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黄帝曰:何以候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
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肠,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诗句: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
译文:黄帝问:用什么方法来对应木的属性呢?
注释:黄帝是古代中国的皇帝,此处代表权威和知识传承。“应”意为对应或适应。“木”在五行中属木。“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
译文:少俞回答说:木所伤的是枝条,但只有当枝条刚硬而坚韧时才能形成伤害。
注释:少俞是古代的医学家,他的回答体现了他对木属性的理解。“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译文:人们常有的疾病,通常是由骨骼、关节、皮肤、腠理等部位不够坚固造成的,这些地方是邪气停留的地方,因此容易生病。
注释:此句解释了人体的疾病与身体各部分的坚固程度有关。“何以候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译文: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来观察肌肉是否坚硬呢?少俞回答说:大腿部位的肌肉不够坚实,而且没有明显的纹理。如果纹理粗糙而皮肤不能紧密相连,那么腠理就变得疏松了。
注释:这里的“候”是指观察或检测。“腘”是指大腿部位。“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
译文:那些容易患风厥(一种突然的晕厥)和大量出汗的人,用什么方法来观察他们呢?
注释:风厥是指突然晕倒,可能是因为气血上逆或脑部供血不足等原因。“漉”形容汗流不止的样子。“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译文:如果肌肉不结实,腠理不紧密,就很容易患上风病。
注释:“肉”指肌肉。“腠理”指皮肤的纹理,即毛孔。“何以候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译文: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来观察肌肉是否坚硬呢?少俞回答说:大腿部位的肌肉不够坚实,而且没有明显的纹理。如果纹理粗糙而皮肤不能紧密相连,那么腠理就变得疏松了。
注释:这里的“候”是指观察或检测。“腘”是指大腿部位。“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
译文:那些容易患消渴症(古代称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的人,用什么方法来观察他们呢?
注释:消渴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这里特指糖尿病。“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译文:五脏中如果所有内脏都显得柔弱的人,更容易患上消渴症。
注释:五脏在这里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这五个主要器官。“柔弱”表示脆弱或功能不强。“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
译文:怎么知道五脏的柔弱呢?少俞回答说:那些看起来柔弱的人,一定有坚强的一面;这种坚强往往伴随着多怒的情绪,而柔弱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注释:这句话说明了五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性格特征来判断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