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
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之矣!愿闻其时。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道,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黄帝内经 · 灵枢 · 五变
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
注释:此句中的“黄帝”是古代中国的皇帝名号,常用于表示对话或论述的开始;“少俞”是古代医学家之一,此处作为回答者出现。“善病寒热者”指的是那些容易患上寒冷和发热病症的人。“何以候之”询问其病因是什么。
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注释:这句中“何以候”继续提问原因,“骨之小大”、“肉之坚脆”和“色之不一”分别描述了骨头大小、肌肉坚实程度和面色的不同。“颧骨”是指位于面颊两侧的骨头,此处用来比喻身体骨骼的状况。“皮肤薄而其肉无□”,这里用“□”来形象描述皮肤下肌肉的薄弱。最后提到“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意味着如果肌肉薄弱会导致骨髓无法充分充实。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注释:“粗理”指肌肤表面粗糙不平;“肉不坚”指肌肉不够结实;“善病痹者”指容易发生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的人。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肌肉不够坚实的人容易患关节性疾病。
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注释:“痹”指的是肢体关节的疼痛或僵硬,“高下有处”意指不同部位患病的严重程度不同。通过观察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注释:这里的“肠中积聚”指的是肠道内的结块或积聚物,常常与消化不良有关。”皮肤薄而不泽”描述了皮肤表面的干燥状态。“肉不坚而淖泽”指的是肌肉不够结实且柔软易被水浸透,暗示着可能的营养不足或体质较弱。这些条件会使得肠胃的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脾胃之间的健康状态。“寒温不次”指的是食物或环境的温度变化无常。“邪气稍至”指的是外界的风寒湿邪容易侵入体内。“蓄积留止”指的是邪气在体内停留并逐渐积聚成块,“大聚乃起”说明如果邪气积聚得太多,可能导致较大的疾病发作。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矣!愿闻其时。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道,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注释:这段话强调了根据季节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时高则起”指的是在春夏两季发病的几率较高;“时下则殆”则是在秋冬两季发病的风险更大。尽管不一定立即出现症状,但在某些年份可能会遇到更严重的气候条件,从而引发疾病。“虽然不陷下”表明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疾病依然可能发生,“当年有冲道”指的是当年的气候条件可能与某种流行病相关联,如流感或其他传染病。“其病必起”意味着这些因素最终将导致疾病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