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歧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黄帝向歧伯请教:“我想了解五脏腧穴的所在,这些穴位是位于背部的吗?”

歧伯回答:“背部的大腧穴,在项脊骨末端,肺俞穴位于三焦之间,心俞穴位于五焦之间,膈俞穴位于七焦之间,肝俞穴位于九焦之间,脾俞穴位于十一焦之间,肾俞穴位于十四焦之间。这些穴位都与脊椎相平行,相距约三寸,如果需要验证它们的位置,可以按其位置按压,应该感到疼痛而解除,那就是它们的输穴。如果用灸法治疗,可以刺之;如果用针法治疗,则不可以。若气盛可泻之,气虚则补之。《灵枢》说:‘针刺时如火燃着了艾柱,不要吹息它的热风,必须让它自灭;若用艾火烧灼病人,必须迅速吹息它的热风,并传布艾灰,直到火灭为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