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者,绝而正之,虚者,引而起之。请言气街,胸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手太阳的经脉,从外踝之后起,其经气所注的部位在命门穴上一寸处;手少阳的经脉,从手小指次指间开始数两寸,其经气所注的部位在耳后上角下、外眦旁的部位。手阳明的经脉,从肘骨中穴起,上行至肩部,其经气所注的部位在颜面下面与下颌骨相会合之处。手太阴的经脉,从寸口穴开始数二寸,其经气所注的部位在腋下的内侧动脉搏动处。手少阴的经脉,从锐骨之端开始数两寸,其经气所注的部位在背部的腧穴处。手心主的经脉,从掌后两筋之间开始数二寸,其经气所注的部位在腋下的下方三寸处。
凡是诊察以上六条经脉时,如果下部虚则厥逆,下部实则发热;上部虚则头晕,上部实则发热疼痛。因此石是治疗的要药,虚是治疗的要点,用针刺的方法可以引而使之恢复正常。请听我说气街,胸中的气有街,头部的气也有街,腿部的气也有街。所以气在头部,应取脑穴止之;气在胸部,应取胸俞穴止之;气在腹部,应取背俞穴以及冲脉于脐左右两侧动脉处止之;气在腿部,应取气街穴止之,以及承山穴和踝上以下处止之。采用这些方法治疗疾病时,应当先用毫针按压病人的穴位,并久留针以产生感应,然后再进行治疗。治疗的疾病主要有头痛眩晕仆倒腹痛中满暴胀,以及新积痛可移者容易痊愈,如果积而不痛就难以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