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  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着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注释:

  1. 黄帝(名轩辕氏):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帝王。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伟大的领袖,被尊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2. 内经:古代中国的医学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等。这些著作都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岐伯(名岐伯):古代中国的医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医圣”。他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对古代中医理论的系统整理和发展。
  4. 窥门而刺之者:指通过门缝进行针刺治疗的人。窥门是指观察门隙,刺之是指进行针刺治疗。这种行为违反了针灸治疗的原则,容易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恶化。
  5. 死者家中: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在家中。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
  6. 入门而刺之者:指直接进入病人体内进行针刺治疗的人。这种做法同样违反了针灸治疗的原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7. 死于堂上: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因为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并发症。
  8. 方:方法。这里的“方”指的是针灸治疗的方法和技巧。良好的针灸治疗方案应该能够准确识别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掌握正确的针刺手法和力度等。
  9. 明哉道:意思是说这种方法和技巧非常清楚明了。这里的“道”指的是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只有了解这些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运用针灸技术和手法进行治疗。
  10. 请着之玉版:意思是说请将这一宝贵的经验记录在玉版上并加以传承。这里的“玉版”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玉板,通常由玉石制成。将重要的经验和知识记录下来并传给后世可以确保这些知识和技能不被遗忘和失传。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黄帝与岐伯之间的对话,讨论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诗中可以看出,岐伯提出了两种违反针灸原则的治疗方法,分别是窥门而刺之者和入门而刺之者。这两种做法都容易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恶化。然而,黄帝却认为这两种方法并不高明,并称赞岐伯的观点为“明哉道”,即非常清楚明了。最后,黄帝还要求岐伯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以便于后人学习和继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