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刺节言发蒙,余不得其意。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歧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请言发蒙耳,尚疾于发蒙也。
黄帝曰:善。愿卒闻之。歧伯曰: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
黄帝曰:善。何谓声闻于耳?歧伯曰: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黄帝曰:刺节言去爪,夫子乃言刺关节肢络,愿卒闻之。歧伯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帝曰:善。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
原文:
黄帝曰:刺节言发蒙,余不得其意。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歧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请言发蒙耳,尚疾于发蒙也。
黄帝曰:善。愿卒闻之。歧伯曰: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
译文及注释: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
对话一:
黄帝:关于“刺节”,我不明白其深意。所谓“发蒙”,是指耳朵无法听到声音、眼睛无法看到景象,而您却提到要刺“府输”以去除疾病,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这个问题非常巧妙。这种针刺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是治疗中的精髓所在,即使通过阅读书籍和文献也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请您尝试解释它,并希望它能更快地解决您的问题。
对话二:
黄帝:很好。我希望彻底了解它。
岐伯:在针刺时,必须在日光下进行,刺入耳朵的听宫穴以及眼睛的瞳子穴位,这样通过声音传入耳朵,这是治疗的关键穴位。
解析与应用:
针刺治疗的重要性:针刺是一种古老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针刺不仅要求技术精准,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原则:通过特定的针刺手法如“振埃”、“去爪”、“彻衣”等,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状态实施精确的治疗。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践意义: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针刺疗法在治疗多种疾病中的效果,例如头痛、失眠、慢性疼痛等。此外,针刺还具有调节人体机能、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不仅是古代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现代人了解和学习传统中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一经典文本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深入理解古代医家的治疗方法和理念,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和医疗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