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
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
家家不敛穫,赛妖无富贫。
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
喧阗里闾隘,凶酗日夜频。
岁暮雪霜至,稻珠随陇湮。
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缗。
贫者日消铄,富亦无仓囷。
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
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屯。
未可一朝去,俾之为等伦。
粗许存习俗,不得呼党人。
但许一日泽,不得月与旬。
吾闻国侨理,三年名乃振。
巫风燎原久,未必怜徙薪。
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政仁。
此事四邻有,亦欲闻四邻。

这首诗描绘了湖南岳阳的民间信仰习俗,以及官府对此的干预。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巫风习俗的批评和反思。

诗人开篇就揭示了湖南民间的迷信行为:“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这里的“楚俗”指的是湖南地区的民间习惯,而“巫风”则指的是当地人对于鬼神、巫术的深信不疑。诗人用“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来形容湖南人对待巫术的态度,无论亲近与否,都纷纷加入到祭祀活动中去。这种迷信行为在每年十月暮时达到了高潮:“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

诗人描述了湖南人在祭祀时的豪爽:“家家不敛穫,赛妖无富贫。”他们不仅自己参与祭祀,还慷慨解囊资助他人,甚至不惜借贷官酒。而在祭祀过程中,人们又表现出一种凶暴的行为:“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他们用暴力手段来驱赶邪恶,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扭曲。

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或愤怒,反而以冷静的态度看待这一切:“喧阗里闾隘,凶酗日夜频。”他意识到,虽然这种行为令人厌恶,但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有人来引导。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屯。”希望当地政府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诗人并没有期待政府会立即改变这一切:“未可一朝去,俾之为等伦。”他认为,改变这样的风俗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期望一下子就能解决问题。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更为现实的解决方案:“粗许存习俗,不得呼党人。但许一日泽,不得月与旬。”他希望政府能够在尊重当地传统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强制改变。

诗人以一种深沉的语气结束了全诗:“吾闻国侨理,三年名乃振。巫风燎原久,未必怜徙薪。”他认为,虽然湖南的巫风已经被点燃很久了,但是只要有人愿意付出努力,相信最终能够根除这些不良风气。同时,他也提醒说:“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政仁。此事四邻有,亦欲闻四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问题,共同为改善湖南的风俗而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