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
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
边缘堤岸斜,诘屈檐楹亚。
篱落不蔽肩,街衢不容驾。
南风五月盛,时雨不来下。
竹蠹茅亦乾,迎风自焚灺。
防虞集邻里,巡警劳昼夜。
遗烬一星然,连延祸相嫁。
号呼怜谷帛,奔走伐桑柘。
旧架已新焚,新茅又初架。
前日洪州牧,念此常嗟讶。
牧民未及久,郡邑纷如化。
峻邸俨相望,飞甍远相跨。
旗亭红粉泥,佛庙青鸳瓦。
斯事才未终,斯人久云谢。
有客自洪来,洪民至今藉。
惜其心太亟,作役无容暇。
台观亦已多,工徒稍冤咤。
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
农收次邑居,先室后台榭。
启闭既及期,公私亦相借。
度材无强略,庀役有定价。
不使及僭差,粗得禦寒夏。
火至殊陈郑,人安极嵩华。
谁能继此名,名流袭兰麝。
五裤有前闻,斯言我非诈。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时所作。
译文:
楚地风俗不理居,居民皆住茅舍中。
茅草覆盖竹梁顶,茅草稀疏竹仍缝。
边缘堤岸斜倾斜,弯曲檐楹低矮重。
篱笆无法遮肩头,街巷不容许通行。
南风五月正盛热,时雨不来润大地。
竹子受蛀茅草也焦枯,迎风自燃烟雾起。
防御侵扰集邻里,巡逻警戒日夜忙。
残烬仅留一点火,蔓延祸害相嫁娶。
呼叫怜悯谷帛多,奔走伐木修桑柘。
旧屋已被火烧光,新茅又搭上新架。
前日洪州牧,常嗟讶此情事。
治理百姓未及久,郡邑纷乱如云烟。
宏伟宅邸俨相望,高飞瓦屋远相连。
旗亭红粉涂泥墙,佛庙青瓦映日光。
此事才未完,此人已长逝。
有客自洪来,洪民至今感念他。
遗憾其心太急切,劳役不停无暇间。
台观也已多,工徒稍觉冤苦喊。
我欲他郡去,三时务耕稼。
农收之后定居处,先室之后建后台。
开启关闭按时期,公私相借不迟延。
选材无强行之术,布置役工有定规。
不让僭越差一等,粗得御寒夏。
火势到来殊陈郑,人心安定至嵩华。
谁能继此名,名流传承兰麝香。
五裤已有前闻说,此言并非空妄言。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流寓秦州时的生活状态和对当地社会的观察。诗中通过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困苦。同时,杜甫也表达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注,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充满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