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沈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诗句释义:

  •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描述的是一块青色的石头,它来自蓝田县,被装上车子运到了长安。
  •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工人试图磨光这块青石,但是石头并不能说话,因此无法传达他们的意愿。
  •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这块石头并不愿意成为某人墓地前的石碑,因为当坟墓里的土壤还未干透时,死者的名字就已经消失了。
  •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同样,这块石头也不愿意成为官方道路旁的功德碑,因为它不想要那些空洞无物的话语。
  •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它愿意成为像颜真卿和段秀实这样的历史人物的碑文,以雕刻他们的功绩。
  •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希望雕刻出两块坚固的石头,以此来刻画这两个人的忠诚和勇敢。
  • 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表示他们的忠诚之心坚定如石,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动摇;他们的死亡之节坚定如石,永远不会改变。
  •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仿佛看到了在对抗朱泚叛乱时他们奋力战斗的情景,以及在斥责李希烈时的英勇。
  •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沈水:他们在两块石头上都刻上了他们的名字和称号,一个被安置在高山上,另一个被沉入水中。
  •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尽管陵谷变迁,但这块石头却依然存在,它的名字虽然化作尘埃,但它的精神却永远不朽。
  •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这块石头将激励所有不忠不烈的臣子,让他们在看到这块碑文后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

译文:
一块源自蓝田山的青色石头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抵达了长安。工人们在努力打磨这方石头,但石头沉默不语,不能替人传声。它不愿成为墓前的神道碑,也不希望铭刻虚假的事迹。它希望自己能成为纪念两位英雄(颜真卿和段秀实)的碑文,通过雕刻来展示他们忠贞不渝的气节。这块石头期望雕刻出两块坚贞不移、高耸入云的石头,以此展现这两位英雄的崇高形象。正如在抵抗朱泚叛乱时那样勇往直前,又如同在谴责李希烈时那般毅然决然。在石头上分别刻上了两位英雄的名字和封号,一块被竖立在高山之巅,另一块则沉入深深的湖水之中。尽管历经沧桑,石头依旧巍然不动,它所代表的精神却永恒不变。这将成为一面镜子,让所有不忠不节的臣子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励他们效仿这两位英雄,做一个正直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忠臣烈士的赞美之情。《新乐府》是唐代一种诗歌体裁,旨在创作讽喻时事的诗歌。元稹通过对“青石”的描述和对其背后寓意的阐释,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烈士的怀念及对他们高尚品质的赞扬。诗中通过对石头的描写和赋予其象征意义,展现了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励后人保持忠义的品质,同时批评那些背离道德标准的行为。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道德风貌的一种思考和呼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