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题长安主人壁】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注释】

①《西京杂记》:汉平帝元始四年,诏封刘向为“谏议大夫”,后迁为“宗正”。他常与友人平视、趟褒一起游宴赋诗,自号“三君”。平子,赵褒字平子;甘泉宫,在今陕西周至县南。

②琴:指琴书,古代的经书。

③“授衣”二句:《诗经·豳风》有“授衣兮,载采兮”之句,此处是说秋凉了,该授衣了。

④促织:蟋蟀的别称,又名促织。

⑤寒女:冷居在家不事生产的女子。

【赏析】

此诗为赠人之作,诗人借吟咏友人,寄托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怀。

首联:“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意思是说,自己很久没有耕种南山的田地了,现在有幸能陪伴到贤德的人(即东阁主人)。这里以东阁主人自比,表示对东阁主人的钦敬之情。

颔联:“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意思是说自己想要追随平子(赵广汉)而去,但还没有到达过甘泉宫(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南。汉武帝曾于甘泉宫内建避暑的宫室)。这里以平子自比,表示对东阁主人的钦敬之情。

颈联:“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意思是说自己读书写字的时候,常常倚靠着书籍满枕,而打开帷幕时,可以看到远山连绵。这句中,“枕籍”一词形容读书之多;“衾帷”一词形容看山之远。这是写自己的学习生活。

尾联:“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意思是说,今天我又来到了这里,而庭院里的树木忽然发出了鸣叫声。这里以鸣蝉自比,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

最后一句:“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意思是说,蟋蟀的鸣叫声把寒冷的女人们惊醒了(促织,即蟋蟀),而秋风使老人们感到了凄凉(感长年)。这是写自己的感受。

全诗以“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等词语表现了作者的志向和情怀,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