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
珠迥玲珑主客分,往往声如师子吼。
师子吼,非常久,皆明佛性真如理。
有时往往自思惟,豁然大意心欢喜。
或造经,或造论,或说渐兮或说顿。
若在诸佛运神通,或在凡夫兴鄙吝。
此心珠,如水月,地角天涯无殊别。
祇因迷悟有参差,所以如来多种说。
地狱趣,饿鬼趣,多种轮回无暂住。
此非诸佛不慈悲,岂非阎王配交做。
劝时流,深体悉,见在心珠勿浪失。
五蕴身全尚不知,百骸散后何处觅。
【译文】
山中的僧人自达空门,修行已久,淬炼心珠的功夫已经建成。
心珠玲珑透亮,主客分明,往往发出如师子吼的声音。
师子吼叫,非常长久,都是因为明佛性真如理。
有时往往自己沉思,豁然开朗,心中充满了欢喜。
或者造经,或者造论,或者讲渐悟,或者讲顿悟。
如果在诸佛施展神通,或者在凡夫兴起鄙吝。
此心珠就像水月一样,无论地角天涯都没有区别。
只因迷悟有参差,所以如来多种说法。
地狱趣,饿鬼趣,多种轮回无暂住。
这并非是诸佛不慈悲,难道不是阎王配交做的。
劝时流,深体悉,见在心珠勿浪失。
五蕴身全尚不知,百骸散后何处觅。
【注释】
- 心珠:佛教语,比喻人的本性清净、本善。
- 空门:佛教语,指超越世俗,达到觉悟的境界。
- 淬炼:磨练,修炼。
- 珠迥玲珑:形容心珠的晶莹剔透,主客分明。
- 声如师子吼:形容心珠的发声如同狮子怒吼一般。
- 师子吼:佛教语,指佛的威猛庄严。
- 明佛性:认识并明了佛的本质。
- 多说:多讲。
- 运神通:施展神通。
- 兴鄙吝:兴起贪欲和吝啬之心。
- 心珠:比喻人的本性清净、本善。
- 五蕴: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构成生命的元素。
- 百骸散:佛教语,指身体的各种组成部分都已消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修炼心珠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性的认识和理解。诗人以山僧为主角,通过对其修行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佛法修持的过程和境界。诗中通过对心珠的描绘,表达了佛教关于本性清净、本善的教义。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写,反映了佛教追求解脱、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