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囱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读懂诗篇内容,理解其意思,然后再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结合诗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从语言特点、思想内容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分析评价。

本题中,“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是说善于书法的人,都能得到王羲之书法风格的一个方面;虞世南:字伯施,唐朝书法家,擅长楷书,尤长于行书,他的书法以秀丽见称,但缺少了王羲之的气韵生动。欧阳询:即欧阳通,初名欧阳纥,字行修,唐代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并称为“初唐三大家”。欧阳询精研书法,兼工篆隶真行草书。其书法笔力雄健,气势豪放,结体端正劲美。欧阳询的传世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感应塔碑》等。他学晋人而能脱去其俗,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囱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这是说虞世南、欧阳询等人虽然得到了王羲之书法的某一方面的特长,但都各有得失,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王羲之书法的优良传统。

【答案】

示例1: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

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囱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译文:

擅长书法的,都能学到王羲之书法的一个方面。像虞世南得到王羲之书法的美韵却失去了他的俊逸;欧阳询得到王羲之书法的力度却失去了他的温雅秀美;

褚遂良得到王羲之书法的意境却失去了他的变幻多姿;薛稷得到王羲之的清新却失去了他的拘束窘迫;颜真卿得到王羲之的筋骨却失去他的粗犷;

柳公权得到王羲之的骨力却失去他刚健奔放的风格;徐浩得到王羲之的笔势却失去他高雅质朴的风度;李邕得到王羲之的气质却失去他严谨规范的格局;

张旭得到王羲之法度却失去他放纵不羁的情态;王献之同样获得王羲之法度却失去他的激动急促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殷?对当时学习书法的人的品评。作者认为,尽管他们学习了名家的书体和技法,但在继承和发扬上各有得失。其中,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特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学习了王羲之书法的优点,却忽略了他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虞世南虽然学习了王羲之书法的美韵,却失去了其俊逸;

欧阳询学习了王羲之书法的力度,却失去了其温雅秀美;褚遂良只学得了王羲之书法的意境,却失去了其变幻多姿;薛稷只学得了王羲之的清新,却失去了其拘束窘迫;颜真卿只学得了王羲之的筋骨,却失去了其粗犷;柳公权只学得了王羲之的骨力,却失去了他刚健奔放的风格;徐浩只学得了王羲之的笔势,却失去了其高雅质朴的风度;李邕只学得了王羲之气韵,却失去了其严谨规范的格局;张旭只学得了王羲之法度,却失去了他放纵不羁的情态;王献之同样获得王羲之法度,却失去了他的激动急促的情绪。由此可见,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