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尔高僧更不疑,梦乘龙驾落沉晖。
寒暄晕映琉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
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
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

【注释】

长兴中: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杜光寺: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

上尔:高僧。尔:你,指代僧人。

梦乘龙驾落沉晖:梦见自己骑着龙飞落在夕阳的余晖之中。

寒暄晕映琉璃殿:在寒冷与温暖的晕映下,映照在琉璃般的殿宇上。

晓夜摧残毳衲衣:无论是清晨还是晚上,都使得穿着毳毛衣服的人受到摧残。

金体:佛教用语,意译为“金相”。有漏:佛教用语,意译为“有漏”,指有生灭、有烦恼的世间。三界:佛家的三大界限,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莓苔:青苔。院:寺庙的院子。

香台:佛堂前的香炉台。野鹤:野生的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寺院的景色及僧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僧人生活的同情和对僧人精神世界的赞美。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首句“上尔高僧更不疑”中的“高僧”指的是僧人。这里的“高僧”并不是指一般的僧人,而是指那些修行有成的僧侣。他们往往具有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对于名利、生死等世俗事物看得很淡,因此不会受到怀疑或干扰。这里的“不疑”表示他们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受外界的影响。

第二句“梦乘龙驾落沉晖”中的“梦乘龙驾落”形容诗人在梦中乘坐着龙飞翔在夕阳之下的场景。这里的“沉晖”指的是夕阳下的光辉,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刻。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思考。

第三句“寒暄晕映琉璃殿”中的“寒暄晕映”描绘了琉璃殿内外温差较大的景象。这种温差会导致空气产生流动,从而形成一种晕影效果。这里的“琉璃殿”指的是寺庙中的殿宇,通常采用彩色玻璃或琉璃砖瓦建造而成,色彩斑斓。而外面的环境则显得较为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晓夜摧残毳衲衣”中的“晓夜”指的是黎明时分和夜晚。这里的“摧残”意味着衣物受到了磨损或损坏。而“毳衲衣”则是用细毛编织而成的衣物,质地较为脆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生活艰辛的感慨。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寺院的景色及僧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僧人生活的同情和对僧人精神世界的赞美。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