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诗句翻译:

  1.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2.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及赏析:

1. 翻译:

  • “嗟乎!”: 感叹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感慨和哀伤。
  • “草木无情”: 草木没有情感,它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 “有时飘零”: 指草木在季节变换中可能会枯萎或凋落。
  •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人虽然比动植物高等,但是仍然被视作万物之一。
  •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生活中的各种忧虑和压力会影响人的内心世界。
  •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如果内心有所感触,就会动摇精神。
  •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我们常常因为自身的能力所限而感到无力和忧虑。
  •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比喻那些外表华丽却内心空虚的人像枯萎的树木和星辰那样不实在。
  •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为何要以非金石(坚硬)的体质去和草木竞争生长和繁荣?这里的“荣”可能指的是荣耀、地位等外在的认可。
  • “念谁为之戕贼”: 是谁在伤害这些植物,使得它们不得不屈服于环境。
  • “亦何恨乎秋声”: 为何还要怨恨秋天的到来?可能是因为秋天带来了凋零,也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循环的开始。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和草木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草木的描述,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