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这首诗名为《沧浪亭记》,是一篇关于作者自己对沧浪亭的修建过程及感受的记述。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译文:
我因为被贬而流放,没有地方去。我就乘着小船来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开始租了一所房子住下。那时盛夏炎热,土居都狭小狭窄,不能呼吸新鲜空气,我就想找一个高爽开阔的地方,来舒展自己的情感,却找不到。
2. 译文:
一天路过郡学,看到东边的草树郁郁葱葱,崇山大水,不像城中那样。在杂花修竹之间,找到一条小路。往东走几百步,有一块废弃地,纵宽合五六十寻(一寻约等于0.6米),三面都是水。在那块废弃地的南边,那片土地更宽广,周围没有民居,左右都被林木遮挡。询问了当地的老人们,他们说这是钱氏家族的产业,近邻孙承右的池馆。那地势高低起伏,胜势犹存。我喜爱那里,就在那儿徘徊,终于用四万元买下它,把它建在北面的岸边,给它起名叫“沧浪”。前面种满了竹子,后面是水,水的南面又有竹林,没有尽头。清澈的河水、翠绿的竹子,光影会聚在轩窗之间,尤其与风月很相宜。
3. 译文:
我当时带着小舟,穿着幅巾过去,一到那里就感到洒然忘返。喝上几杯美酒,高声歌唱,坐着大声啸叫,野老不来,鱼鸟共乐。身体舒适了精神不烦闷,视听无邪则道理就会明白;回想起以前汩汩荣辱之场,天天和锱铢利害相互磨擦,隔绝这种真趣,不是很鄙陋吗!
4.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沧浪亭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通过对沧浪亭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其自然、宁静的环境。同时,作者通过对比城中的喧嚣与此地的安静,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还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