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这首诗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柳梢青·春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
- 铁马蒙毡:形容战马披着盔甲,仿佛覆盖了整个草原,暗示战争的景象。
- 银花洒泪:银色如泪的光华洒在花朵上,形容春日花雨,也暗喻泪水。
- 春入愁城:春天的到来反而使忧愁更加浓厚,意味着春天本身并不令人感到愉悦。
- 笛里番腔:指吹奏的曲子中带有异国的调子,反映了异域文化的融合。
- 想故国,高台月明:怀念故乡,想象月光照耀下的高台。
-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分别描绘了宫廷中的繁华、山林间的宁静以及海洋上的漂泊心情。
译文:
铁甲覆盖的战马如同覆盖了整个草原一般,银色的花雨洒满了大地,春色却让我陷入更深的忧愁之中。在这充满战火与硝烟的世界中,我独自坐在微弱的灯光下,思念着故国的明月、高台的风景、宫廷中的繁华、山林的静谧和海上的自由心情。
关键词注释:
- 铁马蒙毡:描述战场的紧张氛围。
- 银花洒泪:形容春天的哀愁和美。
- 春入愁城:春天本应带来快乐和希望,但在这里却被愁云笼罩。
- 笛里番腔:指音乐中融入了异国的元素,可能是指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 故国:故乡。
- 高台月明:描绘月光照耀下的高台景色,象征家乡的美丽和思念之情。
- 辇下风光:指皇帝所居的宫廷中的繁华景象。
- 山中岁月:山林间的生活,通常象征着隐居或淡泊名利。
- 海上心情: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赏析:
《柳梢青·春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复杂情感。诗中的“铁马蒙毡”和“银花洒泪”形象地描述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而“春入愁城”则揭示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并存的复杂情感。笛声中的“番腔”和街头的“戏鼓”,不仅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还反映了社会的多元文化交融。最后,通过对故国、宫廷、山林、大海等不同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