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贾谊论
解析西汉初年政治人物贾谊的一生与悲剧命运
- 贾谊生平
- 早年经历与成名
- 仕途起伏与被贬原因
- 政治地位与文学成就
- 贾谊作品
- 《过秦论》与时代背景
- 《新书》与思想内容
- 《吊屈原》与情感表达
- 历史评价与争议
- 对贾谊政治观点评价
- 后世对其人格特质看法
- 历史评价中争议点分析
- 贾谊思想深度
- 政治哲学与治国理念
- 人性理解与社会观照
- 道德观念与伦理思考
- 贾谊与时代变迁
- 汉初政治环境影响
- 儒家思想与汉代实践
- 时代变迁中个人选择
- 贾谊文化影响
- 文学创作对后世影响
- 思想观念在后世传承
- 文化象征与教育意义
- 现代视角下贾谊
- 现代社会价值观反思
- 古代政治智慧在今天
- 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
- 结语
- 总结贾谊一生得失
- 探讨其思想价值意义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