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用陈平计,闲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闲无疑之主哉?
范增论
解析历史与个人命运交织故事
- 引言
- 背景介绍
- 作品来源
- 苏轼简介
- 陈平计策分析
- 陈平之计及其目的
- 项羽对陈平策略反应
- 陈平计谋与项羽心理博弈
- 义帝与范增关系
- 义帝立与范增身份
- 项羽对宋义处置
- 义帝被杀与范增责任
- 范增大怒原因探究
- 增权被夺引发愤怒
- 范增对项羽不满情绪释放
- 范增对自身处境反思
- 范增离去时机选择
- 范增离开建议及理由
- 范增离去时机判断
- 项羽对范增离开反应
- 范增忠诚与智慧体现
- 范增忠诚与智谋展现
- 范增在关键时刻抉择
- 范增忠诚与项羽对比
- 结论
- 范增离世悲剧性
- 历史教训与现实意义
- 对后人启示和影响
- 赏析
- 文章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
- 典故运用与文化内涵
- 思想价值与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