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注释:

  • 非材:不是才能。
  • 才之难:才能的难得。
  • 所以自用者实难:因此自己能够运用自己的才能实在是困难。
  • 惜乎:可惜。
  • 贾生:指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 王者之佐:王者的辅佐。
  • 不能自用其才: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译文:
并不是才能的难得,而是能够自己运用才能实在是困难。可惜啊,贾谊,作为君主的辅佐,却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注释:

  • 君子之所取者远:君子所追求的是远大的目标。
  • 则必有所待:那么必须要有所依靠。
  • 所就者大:所要达到的成就很大。
  • 则必有所忍:那么必须要有所忍耐。
  • 古之贤人:古代有才德的人。
  • 皆负可致之才:他们都具备可以成就事业的才能。
  • 卒不能行其万一:最终不能实现他们万分之一的愿望。
  • 未必皆其时君之罪:并不一定都是君主的过错。
  • 或者其自取也:也许是由于他们自己造成的。

译文:
君子所追求的是远大的志向和目标,那么必须有所依靠;所要达到的成就很大,那么必须要有所忍耐。古代有才华的人,都具备可以成就事业的才能,然而最终不能实现他们万分之一的愿望,这不一定都是君主的过错,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选择。

赏析:
这首诗通过贾谊的事迹来说明一个道理,即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那么即使身处高位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中指出,君子所追求的是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有所依靠,有所忍耐。同时,诗中也提醒人们,古代有才华的人最终未能成功并不一定是君主的过错,而可能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才价值的高度肯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