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翻译
晁错论
天下最大的祸患,最难应对的是表面看似太平无事,实则隐藏着无法预测的危机。只是坐看其发展变化而不去应对,恐怕最终难以挽回;如果强行介入处理,天下人习惯于治平安稳,不相信你的能力。只有仁人志士、豪杰之士能勇于担当,为天下犯大难,以求建立大功;这并非是短期内勉强追求名誉所能实现的。天下治平时,无缘无故地引发大难端;我引起它,我能结束它,然后才有理由向天下解释。事到临头而犹豫不决想要逃避责任,让他人来承担,那么天下之祸,必然会集中在我身上。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计划削弱山东的诸侯势力。山东诸侯联合起来,以诛杀晁错的名义起兵。但天子不加以察觉,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天下的人都因晁错的忠诚遭受灾难而感到悲哀,却不知晁错有他的打算。
立大事业的人,不仅仅需要超越常人的才能,还必须拥有坚韧不拔的决心。古往今来,像禹一样治理水患的例子,凿开龙门,疏通黄河流入大海。当这项工程尚未完成时,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恐惧的危险;然而只有事先了解事情的必然性,面对事情的发生不感到害怕,从容应对,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晁错的分析,展示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真正的英雄和志士应该具有的特质和态度。首先,诗中强调了在看似太平无事的情况下,可能隐藏着不可预测的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前瞻性和洞察力,能够提前预见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诗中提到“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这些角色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天下犯大难,求成大功。这不仅要求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还要求他们具备远见卓识和行动力,能够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实践。
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伟人如禹的故事,说明了成功往往需要经历困难和挑战。这些历史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退缩,而应勇敢地面对并寻求解决之道。这种坚韧的精神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晁错论》不仅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于面对,不畏艰难,方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