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诗句】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译文】
我的皇考崇公,在泷冈这个地方卜选吉日六十年了,他的孙子李修才开始在这里立碑。这并非我不敢拖延,而是等待时机。
【注释】

  1. 皇考: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2. 崇公:李修的父亲名崇公,是李修的祖父。
  3. 李修:李修是崇公的儿子,这里指的是李修的墓碑。
  4. “卜吉”:选择吉利的日期。
  5. “六十年”:指崇公与妻子结婚后的六十年,也就是李修出生的时间。
  6. “其子”:指李修。
  7. “始克表”:开始能够在外面表达自己的意愿。
  8. “非敢缓”:不敢怠慢或推迟。
  9. “有待也”:有等待的意思,意味着事情需要时间。
    10.“修不幸,生四岁而孤”:李修(即李修之父)一生下来就是孤儿。
  10. “太夫人”:指李修的母亲,即李修的祖母。
    12.“守节自誓”:坚守节操,发誓保持贞洁。
    13.“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生活贫困时,他靠自己的辛勤努力来维持生计,教育子女长大成人。
    14.“汝父为吏”:你父亲当官。
    15.“廉而好施与,喜宾客”:你父亲清廉而且喜欢施舍,喜好交际。
    16.“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他的俸禄虽然不多,但总是能有余下的钱。
    17.“毋以是为我累”:不要因为这点钱让我感到有负担。
    18.“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所以当他去世后,没有一点遮风避雨的地方,没有一亩地种植,只靠我们抚养为生。我凭什么能自立?
    19.“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我对你父亲了解一些,因为他有一些积蓄,我才有今天的生活。
    20.“求其生而不得”:想要活下来却做不到。
    21.“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因为他得到了很多,所以他明白那些得不到的人会怨恨他。
    22.“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人常常追求活着,结果反而失去了生命。
    23.“世常求其死也”:人们常常希望死去。
    24.“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后代的。
    25.“汝其勉之!”:你要努力!
    26.“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养育子女不一定要有很高的物质享受,关键是要孝顺。
    27.“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虽然不能让利益广泛地获得,但是只要内心充满仁爱,我是没有办法教给你的。
    28.“此汝父之志也”:这是你父亲的心愿。
    【赏析】
    这是一篇描写李修家族历史和祖训的记事文。文章通过描绘李修父亲崇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和牺牲精神,以及他对待子孙的态度和教诲。文章通过对李修及其祖母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纠葛,同时传达了作者对家庭价值观和亲情的理解和尊重。整体上,这篇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