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餐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诗句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餐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译文
韩文公曾经骑着龙飞越白云之乡,他用手从天上分开了天河,划分出天上的篇章;天上的神女为他编织了绚丽的云锦衣裳。他轻盈地乘着风来到了帝王旁边,将浑浊的社会扫荡得像扫除垃圾一样干净。他向西游览咸池和扶桑,草木被他的光辉照耀得如同沐浴在光明之中。他追逐李白、杜甫,与他们并肩翱翔,汗水湿透了衣服、脸色苍白到无法站立。他消灭了自己的倒影,以至于人们无法看到他的身影,只能通过书信指责佛教和君王。他想要看到南海和衡山、湘江,经过舜帝的九嶷山去祭奠英明的君主。他用祝融作为先导,海神藏在其中,像驱赶羊群那样控制着蛟龙和鳄鱼。整个天空因为皇帝悲伤而失去了光彩,他唱着歌去呼唤巫阳。用牺牲祭祀的牲畜,用鸡占卜的酒食供奉着我,就像我享用着荔枝和香蕉。韩文公没有多停留就离开了,他披散着头发飞向了辽阔的荒野。
注释
- 潮州韩文公庙碑:本文是一篇描述韩愈被贬至潮州刺史期间所作的碑文。
- 或曰:有人说。
- 审矣:确实如此。
- 元丰元年:北宋神宗赵煦(宋哲宗)年号。1078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后调任密州知州。
- 昌黎伯:封爵名,唐代以郡名为封号,韩文公曾任国子监博士,故有此称号。
- 碣:碑碣,古代刻石立碑纪念功德的文字。
- 天孙:指织女星。
- 云锦裳:指仙女的衣服,象征华丽。
- 帝旁:天帝旁边。
- 西游咸池: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位于西方昆仑之西。
- 扶桑:神话中的一棵大树,被认为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 草木衣被昭回光:草木被韩文公的光环笼罩,仿佛穿上了华丽的外衣。
- 李、杜:指李白、杜甫。
- 汗流籍、湜走且僵:形容韩文公辛勤劳作,劳累至极。
- 灭没倒影:消失的背影,无法看见。
- 作书诋佛讥君王:写文章诋毁佛教,讽刺君王。
- 南海窥衡湘:前往南方的南海和衡州、湘州的山水之间。
- 九嶷山:山名,位于湖南宁远县南。
- 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也指代雷神。
- 海若藏:大海之神隐藏起来。
- 驱羊:驱使羊群。
- 钧天无人帝悲伤:天空中没有人听到皇帝的悲伤之声。
- 讴吟:歌唱。
- 下招遣巫阳:派遣巫阳去召唤鬼神。
- 犦牲鸡卜羞我觞:用牲口祭祀并用鸡占卜饮酒的吉凶。
- 荔丹与蕉黄:比喻美好的景色。
- 公不少留:韩文公没有多停留就离开了。
- 翩然被发下大荒:披散着头发飞向了辽阔的荒野。
赏析
《潮州韩文公庙碑》是一首记叙性诗,通过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韩愈的敬仰之情。文章语言流畅,富有韵味,充分展现了韩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神话传说,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