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夏暗丝雨,麦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
【注释】
梅:梅花。夏:农历五月。暗丝雨:细密的小雨。麦秋:农历六月。扇浪风:形容狂风大作。香芦:香蒲,一种水草。结黍:指收割黍子。天中:天空之中。五日凄凉:五日即寒食节,寒食节这天人们禁火吃冷食,所以称今天为“五日”。凄凉:凄惨。今古:古今,泛指从古至今。与谁同:和谁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寒食节天气的词。词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刻画了寒食节这天天气的阴晴多变。全词语言朴实,风格清雅疏淡,给人以清新之感。
梅夏暗丝雨,麦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
【注释】
梅:梅花。夏:农历五月。暗丝雨:细密的小雨。麦秋:农历六月。扇浪风:形容狂风大作。香芦:香蒲,一种水草。结黍:指收割黍子。天中:天空之中。五日凄凉:五日即寒食节,寒食节这天人们禁火吃冷食,所以称今天为“五日”。凄凉:凄惨。今古:古今,泛指从古至今。与谁同:和谁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寒食节天气的词。词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刻画了寒食节这天天气的阴晴多变。全词语言朴实,风格清雅疏淡,给人以清新之感。
怎生不上帘钩出自《木兰花慢》,怎生不上帘钩的作者是:万俟咏。 怎生不上帘钩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怎生不上帘钩的释义是:怎生不上帘钩:为何不把窗帘钩起。 怎生不上帘钩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怎生不上帘钩的拼音读音是:zěn shēng bù shàng lián gōu。 怎生不上帘钩是《木兰花慢》的第23句。 怎生不上帘钩的上半句是:双燕归来问我。
双燕归来问我出自《木兰花慢》,双燕归来问我的作者是:万俟咏。 双燕归来问我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双燕归来问我的释义是:双燕归来问我:两只燕子飞回来询问我。这里的“双燕”通常象征着夫妻或情侣,寓意着久别重逢或期待团聚的情感;“问我”则表达了一种关切或询问的情感。整句表现了燕子归巢时对归人(诗人或某位归人)的问候和关心。 双燕归来问我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拍絮入书楼出自《木兰花慢》,拍絮入书楼的作者是:万俟咏。 拍絮入书楼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拍絮入书楼的释义是:拍絮入书楼:拍打飞絮进入藏书楼,形容在春风中漫步,带着轻盈的飞絮进入藏书楼,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 拍絮入书楼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拍絮入书楼的拼音读音是:pāi xù rù shū lóu。 拍絮入书楼是《木兰花慢》的第21句。 拍絮入书楼的上半句是
怕飞红出自《木兰花慢》,怕飞红的作者是:万俟咏。 怕飞红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怕飞红的释义是:怕飞红:担心落花飘散。 怕飞红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怕飞红的拼音读音是:pà fēi hóng。 怕飞红是《木兰花慢》的第20句。 怕飞红的上半句是:东风晚来更恶。 怕飞红的下半句是:拍絮入书楼。 怕飞红的全句是: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
东风晚来更恶出自《木兰花慢》,东风晚来更恶的作者是:万俟咏。 东风晚来更恶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东风晚来更恶的释义是:东风晚来更恶:东风吹来更加寒冷恶劣。 东风晚来更恶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东风晚来更恶的拼音读音是:dōng fēng wǎn lái gèng è。 东风晚来更恶是《木兰花慢》的第19句。 东风晚来更恶的上半句是:都是春愁。 东风晚来更恶的下半句是
都是春愁出自《木兰花慢》,都是春愁的作者是:万俟咏。 都是春愁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都是春愁的释义是:都是春愁:指满腹的忧愁和烦恼,如同春天的景色一般纷繁复杂。 都是春愁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都是春愁的拼音读音是:dōu shì chūn chóu。 都是春愁是《木兰花慢》的第18句。 都是春愁的上半句是:往往抬头举眼。 都是春愁的下半句是:东风晚来更恶。
往往抬头举眼出自《木兰花慢》,往往抬头举眼的作者是:万俟咏。 往往抬头举眼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往往抬头举眼的释义是:经常抬头仰望。 往往抬头举眼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往往抬头举眼的拼音读音是:wǎng wǎng tái tóu jǔ yǎn。 往往抬头举眼是《木兰花慢》的第17句。 往往抬头举眼的上半句是:凭画阑。 往往抬头举眼的下半句是:都是春愁。
凭画阑出自《木兰花慢》,凭画阑的作者是:万俟咏。 凭画阑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凭画阑的释义是:凭画阑:靠着装饰华丽的栏杆。 凭画阑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凭画阑的拼音读音是:píng huà lán。 凭画阑是《木兰花慢》的第16句。 凭画阑的上半句是:杳难收。 凭画阑的下半句是:往往抬头举眼。 凭画阑的全句是: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
杳难收出自《木兰花慢》,杳难收的作者是:万俟咏。 杳难收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杳难收的释义是:杳难收:遥远难以收回。形容情感、思绪等难以控制或挽回。 杳难收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杳难收的拼音读音是:yǎo nán shōu。 杳难收是《木兰花慢》的第15句。 杳难收的上半句是:叹水覆。 杳难收的下半句是:凭画阑。 杳难收的全句是: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
叹水覆出自《木兰花慢》,叹水覆的作者是:万俟咏。 叹水覆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叹水覆的释义是:叹水覆:感叹事物无法挽回,如同水泼地上无法收回。 叹水覆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风格是:词。 叹水覆的拼音读音是:tàn shuǐ fù。 叹水覆是《木兰花慢》的第14句。 叹水覆的上半句是: 岁月如流。 叹水覆的下半句是:杳难收。 叹水覆的全句是: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
烽火连南北,嫖姚将是谁。 戟门飨士费牛椎。王师过后,鹅鸭乱猜疑。 黾鼓翻银浪,砧声锁翠眉。飞舸犹恨会兵迟。看取秋清明月朗,捷来时。 接下来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烽火连南北:描述战事广泛,南北皆有烽火,暗示战争的严峻性和广泛性。 - 嫖姚将是谁: 嫖姚是古代传说中的勇将,此处指代可能的英雄将领或主将是何方人。 - 戟门飨士费牛椎:戟门是战场,飨士即犒赏战士
【解析】 1. “南国音书断,愁来欲问谁”的意思是:南方的来信断了,忧愁袭来想询问是谁。“愁来欲问谁”中的“谁”字是疑问词,表示询问;“南国音书断,愁来欲问谁”一句中,作者通过“南国音书断”这一事件来表达自己因战乱而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悲愁之情。 2. “可堪救赵信陵椎”的意思是:哪堪忍受救赵国的信陵君那样的椎心之痛?“信陵椎”是战国时著名的刺客豫山的别称,此处指代豫山。豫山为战国时齐国人
【赏析】 《南歌子·和秋宵寓沧浪亭闻捷四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组诗。此词是组诗的第三首。词以咏史为题材,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上片写景。起笔写秋空之景,点明时间,“树色樯间翠,波光鸟外明”,描写秋夜江上之景,“翠”指绿色,“明”指光亮。“忽闻鼓角动旗旌”,突然听到鼓声号角之声,看到旗影飘扬。“鼓角”指战鼓号角。这一句是说:鼓声号角响起来,军旗在风中飘扬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借写秋夜沧浪亭听捷报,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前途的深切忧虑,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词中“兔魄方滋露”一句为点睛之句,是全词感情升华之处。此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答案】 (其一) 南国月色正明亮,中秋的明月正圆明。 兔儿的光辉正浓重,沾湿了亭中的霓旌。 为何寒官寂寞无欢声,被高深锁在了幽禁之中? (其二) 吹奏的笛子声声响彻,弦乐器的声音清脆悦耳。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耳坠双珠重 - 此句描述了佩戴了两串大珠耳环的样式,这种耳饰通常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可能表示财富或地位。 2. 眉拖半月长 - 形容女子眉毛修长且弯曲如新月,常用来描绘女性的美貌和优雅。 3. 未笑口生香 - 暗示即使在没有笑出声的情况下,也能从口中散发出香气,比喻说话者具有非凡的魅力或者智慧。 4. 更簪花一朵,断人肠 - 此处“更”字有增加、增添之意
注释:额上装饰着貂鼠毛织成的暖帽,头上戴着凤凰形状的帽子。 头饰珠翠染香花,却讨厌别人说起,好像吴地美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女性妆容的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华丽与优雅。"额暖装貂鼠,头高作凤凰"两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头饰。其中“额暖”指的是额上的温暖,象征着地位和财富;“装貂鼠”则是指额上的暖帽是用貂鼠毛编织而成,既保暖又美观。而“头高作凤凰”则是指头上的凤凰形帽子
诗句释义: 珠泪成红豆,香心作彩云。 译文: 她的泪水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化为相思之情,化作了五彩的云朵。 注释: 1. 珠泪:指泪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2. 红豆:古代传说中相思豆,因形似心而得此名。 3. 香心:指内心的思念和情感。 4. 作彩云:将思念化作五彩斑斓的云朵,形象地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眼泪比作珍珠,将她的情感比作五彩云朵
【诗句释义】: 屐齿沉香结,钗头小凤毛。 鬟湿桂花膏。 半妆犹未就,弄檀槽。 【译文】: 我穿着木屐踩在香炉旁,用香炉灰和泥巴做成了簪子。梳妆台上,我梳理着秀发,用桂花的油涂抹在头发上,然后轻轻地摇晃着脑袋。我刚刚把发髻梳好,还没有来得及戴上花饰,就开始弹奏琴弦,唱起曲子来。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绘女性梳妆过程的词作。全词通过“屐齿”、“钗头”、“鬟”、“桂花膏”等关键词
南歌子 其四 雪粉荼蘼制,花梳茉莉装。 衣更尽情香。 消魂犹未了,向平康。 注释: - 雪粉荼蘼制:指用雪白色的粉末装饰成荼蘼(一种植物)的样子。 - 花梳茉莉装:指用茉莉花作为装饰。 - 衣更尽情香:指衣服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消魂犹未了:形容这种香气让人心神不宁,难以忘怀。 - 平康:古地名,这里代指妓院或歌舞场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女子服饰和气质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南歌子 其二 闺情》。下面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1. 铁鹿沈长锁,金蟾齧碎香。 注释:沉入水中的长锁(象征着深藏不露的爱意),金色的蟾蜍咬碎了香囊。 赏析:《南歌子》是唐时流行的一种词调,此诗借用了“铁鹿”和“金蟾”这两个意象来表达深深的相思之情。"沉长锁"暗指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如同被囚禁在深锁之中,无法自由。而"金蟾"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
凤皇枝令 人间天上,端楼龙凤灯先赏。倾城粉黛月明中,春思荡。醉金瓯仙酿。 一从鸾辂北向,旧时宝座应蛛网。游人此际客江乡,空怅望。梦连昌清唱。 注释: 1. 凤皇枝:凤凰的枝条,象征着尊贵和祥瑞。 2. 人间天上:意指天上人间,形容景色非常美丽。 3. 端楼:古代宫廷建筑,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宫的某个建筑。 4. 龙凤灯:用龙和凤凰作为装饰的灯笼,象征着吉祥和喜庆。 5. 倾城:全城,指很多人。 6
诗句解释 1 雪明鳷鹊夜慢: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景象。鳷鹊(即喜鹊)在雪中欢快地飞鸣,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生机。 2. 望五云多处春深:诗人遥望着远处五颜六色的云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 3. 开阆苑、别就蓬岛:阆苑和蓬岛都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诗人形容自己仿佛置身于这些仙境之中,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4. 正梅雪韵清,桂月光皎:这里的梅雪韵指的是梅花和雪花相映成趣
《蓦山溪·桂花》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香外无香比。 注释: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步珠宫里。 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霓裳旧曲
诗句 1 明月照高楼慢 · 中秋应制 - 这是诗的题目,描述了诗人在中秋节夜晚观赏明月的美景。 2. 平分素商 - 描述月亮平分了天空中的天体。 3. 四垂翠幕,斜界银潢 - 描述月亮的光线穿过云层,照亮了大地。 4. 颢气通建章 - 描述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建章宫。 5. 正烟澄练色,露洗水光 - 描述月亮的光芒使烟雾变得纯净,露水清洗了水面上的光泽。 6. 明映波融太液,影随帘挂披香 -
【注】黄花:菊花。 译文:去年我们曾在一起喝过菊花酒(共饮),那笑容中洋溢着新菊的清香。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与故友相遇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旧情谊的珍视。首句“昔年曾共黄花酒”回忆了昔日一起饮酒赏花的情景,黄花酒即指菊花酒,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一笑新香”描绘了笑靥如花、美艳动人的形象,也寓意着友情如花常开不败
碎云薄,向碧玉枝缀万萼。 “碎云薄”三字起笔,形容云层轻薄、稀薄,如同碎云一般。接着描述树枝上缀满的花朵,这些花朵如同碧玉般晶莹剔透,每一朵都盛开着无数萼片。这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 如将汞粉匀开,疑使柏麝熏却。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美人,用汞粉和柏麝来点缀其妆容,使其更加绚丽迷人。这种比喻既形象又贴切,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雪魄未应若,况天赋、标艳仍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