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
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
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
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
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
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
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
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
注释:
- 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荆山和太华都是地名,这里指的是从荆山(今湖北宜昌)前往太华(即华山)。“十万”是虚数,形容人数众多。
- 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意思是说人们的队伍庞大,前后起伏,就像翻腾的海浪一样。
- 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到达华山后,人们聚集在一起,仰望天空,争先恐后地排列起来。
- 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太华山势高峻,令人敬畏,人们伸手想要触摸它。
- 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中条山脉从北方而来,人们也希望在这里依靠它的巍峨之势。
- 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但大家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队伍力量薄弱,只能像马和骡子一样奔跑。
- 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虽然奋力向前奔跑,但是气力已经耗尽,只能像群马和群骡一样伏在黄河边饮水。
- 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喝完水以后,只能向南遥望,感到无奈和绝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观图,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和无奈。诗中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渺小。通过对比华山的威严与人类的无力,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类自身的担忧和反思,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