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局郎曹得俊贤,稔闻高誉已多年。
山阳松菊抛三径,泗水衣冠戴二天。
合作商霖光祖构,犹持汉节滞英躔。
河梁欲上难轻别,亦望迟迟驻曲旃。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史局郎曹得俊贤,稔闻高誉已多年。

山阳松菊抛三径,泗水衣冠戴二天。

合作商霖光祖构,犹持汉节滞英躔。

河梁欲上难轻别,亦望迟迟驻曲旃。

注释与赏析:

  • 史局郎曹得俊贤,稔闻高誉已多年。
  • 山阳松菊抛三径,泗水衣冠戴二天。
  • 合作商霖光祖构,犹持汉节滞英躔。
  • 河梁欲上难轻别,亦望迟迟驻曲旃。

我们逐句解读原诗:

  1. 史局郎曹得俊贤:这句表达了对傅学士(史局郎曹)才华的赞赏。“史局”可能是指负责编纂史书或档案的部门,而“郎曹”则指的是官职,通常指的是文职官员。“得俊贤”即得到了才智出众的人。
  2. 稔闻高誉已多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傅学士多年来享有高声誉的熟悉和了解。“稔闻”意为长期以来听闻或知道,“高誉”指极高的赞誉,“已多年”说明这种赞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3. 山阳松菊抛三径:这句描绘了傅学士在山阳县(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境内)抛弃了松树与菊花来营造自己的隐居环境,意指远离尘嚣,追求隐逸的生活。“山阳”为地名,“松菊”均为植物,常用作隐逸的象征。“抛三径”意味着选择离开世俗喧嚣的小路或道路。
  4. 泗水衣冠戴二天:这句描述傅学士在泗水一带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如同穿戴着衣冠(代表身份和地位)一般,头顶天空仿佛被二重天所环绕。这里的“泗水”是一条河流,而“衣冠”指的是士大夫的服饰,象征其社会地位。
  5. 合作商霖光祖构:这句赞扬傅学士能够与其他有才之士一起合作共事,共同创造辉煌的业绩。“合作商霖光祖构”可能是指傅学士能够与其他有志之士携手,共同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
  6. 犹持汉节滞英躔:这句表达了傅学士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随波逐流,滞留在美好的地方不愿离去。“汉节”指的是汉朝时期的符节,象征着权威和地位。“英躔”则可能是指英俊的地方,即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
  7. 河梁欲上难轻别:这句描述了诗人想要踏上桥梁离开时的内心挣扎和不舍。“河梁”指的是渡口或桥梁,是离别之地。“欲上”意味着准备行动。“难轻别”则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
  8. 亦望迟迟驻曲旃: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傅学士能够长久留在这里,不要急于离去的意愿。“迟”表示延宕、耽搁的意思,“驻曲旃”可能是说留下并停留于某个特定的地点,如旗帜等。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傅学士才华和品德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诗人表达了对傅学士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山阳松菊、泗水衣冠等,增加了诗句的文学价值和深度。此外,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朋友或师长的依依不舍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师生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