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好居水,背水以自濡。
不知背上味,乃与众水殊。
品第高水经,煎茶必来须。
争汲以致远,不惮险且迂。
我亦走瓶罂,一瓯瀹云腴。
所恨太遐僻,亲朋莫能呼。
巨蛙如有灵,曷不上天衢。
以水为雨露,助天泽寰区。
坎视峡中小,笑渠子阳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虾蟆碚水”,那么考生在分析时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思考。本诗通过咏虾蟆碚水来表现诗人对虾蟆碚水的赞美之情。首联先写虾蟆碚水的特点,颔联写人们对虾蟆碚水的赞誉,颈联写人们汲水远道而不惜劳苦的情景,尾联用屈原自喻抒发自己的感慨。
译文:
我常居山中,喜爱虾蟆碚的清美。
它背靠着险阻的地势自我滋润。
却不知它背上的水味道如何,竟与众水流不同。
它的水质高过水经,煮茶必得它才能提神。
人们争先恐后地汲取它来运载东西,不怕路途遥远。
我也有汲水煮茶,一瓯茶汤就像云气一样润泽我的口舌。
可惜虾蟆碚太僻远,亲朋不能前来与我共饮。
大蛙如果真有灵性,何不飞升到天帝的御辇中去?
以虾蟆碚水为雨露,帮助天地普降甘霖,滋润万物生长。
坎中峡中小溪流,可笑那些子阳愚人,只图眼前利益,不思长远打算。
赏析:
《虾蟆碚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作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当时作者被贬永州司马,心情郁闷。他写了一首《虾蟆碚水》,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和对朝廷的不满。此诗前四句写虾蟆碚水之奇,第五六句赞其高洁,后四句抒怀愤懑。全诗意境优美,感情沉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开头二句写虾蟆碚水之奇。“虾蟆好居水,背水以自濡。”虾蟆喜欢生活在水里,背靠着险要的地势自我滋润。“不知背上味,乃与众水殊。”它不知道背上的水的味道如何,竟然与众水流不一样。这是说虾蟆碚水虽然清澈见底,但它的水味却是独特,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三四句进一步写虾蟆碚水之高。“品第高水经,煎茶必来须。”由于它水质之高,所以被列为名水,煮茶时必须用它。
五六两句写人们汲水远道而来。“争汲以致远,不惮险且迂。”“争”字写出了人们汲水远道而来的情景。“险且迂”则写出了人们的艰辛跋涉。这两句既写出了虾蟆碚水的珍贵难求,又表现出人们为了品尝到它的甘甜泉水而克服艰难险阻、跋山涉水的不易。
七八句写作者自己汲水煮茶的情形。“我亦走瓶罂,一瓯瀹云腴。”“瓶罂”,指陶制的盛器。这里指作者自己汲水烹茶,像仙人一样在瓶罐之间行走自如。“一瓯瀹云腴”,指作者将一壶水泡成了香浓的云霞般的茶汤。“云腴”即云气一般肥润的茶汤,形容茶汤的鲜美可口。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虾蟆碚水的珍惜,也写出了作者品茗时的惬意。
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所恨太遐僻,亲朋莫能呼。”“所恨”,犹言“可惜”。“遐僻”指远离尘世的偏僻地方。“莫能呼”即没有人能够呼唤。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虾蟆碚水偏远而偏僻的遗憾。“亲朋莫能呼”,既写出了作者对虾蟆碚水的珍视和怀念,也反映出作者仕途坎坷而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这首诗前四句写虾蟆碚水之奇;中间四句赞其高洁;后四句抒怀愤懑。全诗意境优美,感情沉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