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咏。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召公之贤良,后四句写今人之不贤。

“召公方伯尊”,召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哥哥。他辅佐武王伐纣有功,被封在燕地(今北京一带),后来成为燕国的国君。召公治理燕国很得民心,所以孔子称赞他是“仁”。召公在任时,“材亦圣人亚”,也就是他的才能和圣人相等,但孔子只称赞他为“仁”,没有称赞他为“圣”,可见“圣”与“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而“圣”又是更难达到的境界。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这是说,到了农忙的时候,老百姓怕麻烦,召公就到棠树下去处理民事纠纷,让百姓们少受一些苦;“听讼甘棠下”,就是让百姓们能在树荫下解决纠纷,不受炎热之苦。这里把召公比作大树上的一只蝉,老百姓在树上乘凉,而召公则在树下倾听诉讼,为百姓排难解纷。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这是说,现在有千户人家的长官,已经耻于询问老百姓耕种、播种之事了。这说明现在的官吏,对人民的生活漠不关心,只知收税,不知为民谋利,这是多么可悲呀!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这是说,现在有些人在堂上弹琴,希望用音乐来感化世人。但是,音乐能感动人吗?恐怕只有那些善于弹琴的人才会有这种感受吧!至于一般人,恐怕是很难体会到音乐之美的。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它所反映的问题却是深刻的。它说明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的疾苦,为人民办实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享乐。同时也说明,要使音乐真正起到“化”的作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不能仅仅依靠音乐本身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