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大相远,丛玕映丛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注释】三公:指朝廷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刺史:指地方行政长官。秩等二千石:俸禄是二千石。秩,官位的等级。二千石,汉代官员的月俸为一百二十斛米。人生不知足:人总是贪得无厌。奔驰:奔走,往来。尊酒:指高官厚禄。时促席:随时设宴。贤愚:泛指聪明与愚蠢。丛筠:丛生竹的嫩芽。荻:一种植物名。南巢:张咏,字南湖,江西宜春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端明殿学士。诗筒:指书信,信中常有诗韵。琅琅:形容声音清脆悦耳。灵壁: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僧房:寺院中的客房。当暑:即“当夏”,炎热的时候。偃息:休息。挽回:挽救。清微风:清凉的微风,喻指文思敏捷。笔有万钧力:形容文笔犀利有力。

【译文】三公与刺史,品级相等,都是二千石的官阶。人生不知足,四处奔波,日夜不停。谁能说名理?只有美酒能让人畅饮,及时行乐。贤人和愚人的区别很大,就像丛筠和丛荻一样明显。多谢张南巢,你的诗筒肯让我找着。你写的诗像珍珠一样,发自灵璧县。我在你的僧房中解鞍休息,夏日热时可以休息。你挽救了清新的微风,笔锋锐利有力,有万钧之重。

【赏析】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张南巢的。张南巢,名不详。《宋史》记载,他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曾担任过端明殿学士。此诗是作者对其酬赠之作。全诗分两大部分,前四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后六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南巢的赞赏之情。

首联点出两人同为二秩之官,但张南巢比自己更显尊贵。颔联用反衬手法,指出张南巢虽贵为高官,却仍不满足于现状,常常奔走于官场之中。颈联合张咏老的贤愚不同作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对方的高尚品德和非凡才华。尾联则赞扬张南巢的才艺出众,并表示自己愿意追随在他的身边以共谋大业。

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既赞美了友人张南巢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又在形式上保持了一定的严谨和规整,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