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水兮东流,溯湍流兮寄人舟。舟无袽兮载函重,风乘波兮棹人用。
济不济兮奈何,横中流兮涕滂沱。来何为兮不待,今虽嗟兮安悔。
舟方乘兮人不吾以,覆且溺兮我则同人死。
【译文】
江水向东流逝,我乘坐的船逆流而上。船没有帆篷载着重重行李,风乘着波浪扬起桨划船。
渡过不渡呢?我在横流中流泪。来此为何不等待?今天虽叹息又能后悔什么呢?
船正乘风行驶而你却不与我同行,翻覆即将溺水而我也将与大家一同葬身鱼腹。
【注释】
①“济”通“寄”,寄托。②“袽”通“帆”。③“人”字原缺,据上下文意补。④“滂沱”同“涕滂沱”。
【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怨诗。诗中描写弃妇的悲苦,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不幸的命运。
开头两句写她乘一叶扁舟,溯江而行,寄人远游;舟中无帆篷,载重而难行。这两句为全篇之枢纽句,以下皆由此生发。
第三、四句写舟中之人,因无帆篷而无法驾舟前行。诗人由舟中人的处境引出感慨:顺水行舟是容易的,逆水行舟却是艰难的。于是发出“济不济兮奈何,横中流兮涕滂沱”的疑问。这一句,既点出题旨,又为下面抒发自己感情作了铺垫。
最后二句写弃妇的自叹自伤。“来何为兮不待”,是说为什么来到此地却无人相待?“今虽嗟(yī)兮安悔”,是说即使现在悔恨也无用,因为一切已成定局。这二句,一方面说明弃妇处境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明她已从绝望中得到解脱。她以死殉情,虽然可悲可叹,但也是无可奈何的。
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构思巧妙,是古代诗歌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