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于学,没身而后已。
苟未至陨越,敢不湛攸止。
【注释】:
太阳——喻指君子。
没身——终身,一生。
已:停止。
苟未至陨越——如果还没有达到卓越的境界。
陨越——坠落,失足。
敢不湛攸止——岂敢不致力于高远的境界。
湛:深。攸:所,指代“高远”。
【译文】:
君子对于学习,终身不懈才罢休。
如果还没有到达卓越的境界,怎敢不努力致力于高远的目标呢!
赏析:
这是一首《周易》的名句,原意是说君子终身致力于学问的修养。诗人在这首诗中用它作为主题,表达了对知识与道德修养的追求。
第一、二句,诗人首先强调了君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没身而后已”。这里的“没”可以理解为终身,即一生;而“已”则表示停止,不再前进。整句的意思是,君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是终身不息,直到生命的终点。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君子在学习上的决心和行动:“苟未至陨越,敢不湛攸止。”这里的“陨越”可以理解为失去方向,坠入错误的道路;“湛攸止”则表示深深投入,致力于高远的目标。整句的意思是,如果还没有达到卓越的境界,怎敢不致力于高远的目标呢?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知识与道德修养的执着追求,鼓励人们终身学习和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