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蓬蓬,雨窣窣,客子中夜寒侵骨。
青灯也解照孤愁,归梦不到涪江侧。
晚来天气犹未佳,万里湿云遮日华。
僧房僻寂无来辙,踏遍长廊占晚霞。
闻道比邻酒初熟,能来浇我空洞腹。
为君痛饮不苦辞,世路纷纷蛮与触。
诗句释义与赏析
风蓬蓬,雨窣窣,客子中夜寒侵骨。
- 关键词解释:
- 风蓬蓬:形容微风中的声音轻细而急促。
- 雨窣窣:形容雨声细碎且连续不断。
- 客子:此处指旅途中的旅人。
- 中夜:深夜。
- 寒侵骨:寒冷穿透了骨头,形容极度的寒冷。
译文:微风细雨中,我一人在夜里感到刺骨的寒冷。
注释:
- “风蓬蓬”和“雨窣窣”描绘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 “客子中夜”表明这是作者在旅途中的一个特定时刻,可能是晚上。
- “寒侵骨”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寒冷和不适。
赏析:
首句通过对风雨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感觉,为接下来的叙述铺垫了情绪背景。紧接着的诗句继续渲染这种氛围,加深读者对诗人孤独处境的理解。
青灯也解照孤愁,归梦不到涪江侧。
- 关键词解释:
- 青灯:青色灯光,常用来形容清冷或孤独的场景。
- 孤愁:独自的忧愁。
- 归梦不到:梦中也没有回到故乡的情景。
- 涪江:四川涪州的江流,此处用作地名。
译文:青色的灯火似乎也能照亮我的孤独之愁,然而我的归梦却从未到达过涪江的岸边。
注释:
- “青灯”象征着孤独和清冷,是古人夜晚读书或思考时常用的照明方式。
- “孤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单和忧愁。
- “归梦不到”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青灯”与人的“孤愁”,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同时,“归梦不到涪江侧”则将这种孤独推向了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实现归乡愿望的无奈和悲哀。
晚来天气犹未佳,万里湿云遮日华。
- 关键词解释:
- 晚来天气:傍晚时分的天气。
- 犹未佳:尚未好转,可能指的是天气不佳。
- 湿云:含有大量水分的云朵。
- 日华:太阳的光芒。
译文:傍晚的天气还没有转好,万里之外的乌云遮住了太阳的光芒。
注释:
- “晚来天气”描绘了傍晚的景象,可能预示着不好的天气即将来临。
- “犹未佳”表达了对天气不佳的不满和担忧。
- “湿云”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密布的天空状态,增加了诗句的意象美。
- “日华”则是阳光的象征,被乌云遮挡,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阴郁的气氛。
赏析:
此句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天气和乌云遮挡阳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恶劣天气的恐惧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和向往。
僧房僻寂无来辙,踏遍长廊占晚霞。
- 关键词解释: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间。
- 辟寂:寂静无声的状态。
- 无来辙:没有行人的踪迹。
- 长廊:长长的走廊。
- 晚霞:傍晚时分天空中的晚霞。
译文:僧人的房间里寂静无声,我走遍了漫长的走廊去捕捉傍晚的晚霞。
注释:
- “僧房辟寂”描绘了僧房内无人打扰、宁静的氛围。
- “无来辙”表达了诗人行走时的孤独感和对外界的隔绝。
- “长廊”是古代宫殿、寺庙等建筑中常见的结构,通常用于连接不同区域的通道。
- “晚霞”是自然景观中美丽的色彩,常常给人以温暖、希望的感觉。
赏析:
此句通过描绘诗人在空旷的僧房内独自漫步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同时,“踏遍长廊占晚霞”则巧妙地捕捉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多彩。
闻道比邻酒初熟,能来浇我空洞腹。
- 关键词解释:
- 闻道:听说。
- 比邻:邻近的意思,这里指朋友或邻居。
- 酒初熟:酒已经酿好了。
- 浇:比喻用某种事物来慰藉、满足自己的需求。
- 空洞腹:肚子空虚、需要食物填充的状态。
译文:听说你那边的酒刚酿好,能来这里帮我填满我的空虚吗?
注释:
- “闻道”表达了诗人听说某件事情的消息。
- “比邻”表明诗人与邻居的关系亲近。
- “酒初熟”描述了酒的新鲜程度和酿造的过程。
- “浇我空洞腹”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将诗人的饥饿感形象化,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
赏析:
此句通过询问邻居是否可以带来酒来填饱自己的空虚,表达了诗人对饮食的渴望和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友情或邻里关爱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