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待食人禄,将何报君恩。
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
吾族不力穑,终岁饱且温。
虽非享富贵,亦以蠹黎元。
唐贤尚消歇,我辈奚足言。
呼儿讽此诗,播在篪与埙。

诗句释义:

  1. 尽待食人禄,将何报君恩?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并思考如何回报君主的恩情。
  2. 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 - “农桑”指的是农业和桑蚕业,是国家的根本;”孝义”则强调了古代重视的道德规范。
  3. 吾族不力穑,终岁饱且温。 - “力穑”意为努力耕作,这里指的是家族没有努力从事农耕生活,因此可以享有温饱的生活。
  4. 虽非享富贵,亦以蠹黎元。 - “享富贵”指的是享受荣华富贵,而”蠹黎元”则是指剥削百姓,损害国家利益。
  5. 唐贤尚消歇,我辈奚足言。 - “唐贤”可能指的是唐代的贤能之士,”尚消歇”表示他们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作者认为,即使自己的行为与唐贤不同,也不值得过多评论。
  6. 呼儿讽此诗,播在篪与埙。 - 这里的”呼儿”可能是作者的子女或朋友,”讽此诗”表示朗读这首诗。”播在篪与埙”意味着这首诗被传播,篪和埙是古代两种乐器,这里比喻诗歌的传播和传承。

译文:
等待吃人的俸禄,如何报答君王的恩情?
农业和蚕桑是国家的基础,孝顺和道义自古就很重视。
我们的家族没有努力耕作,却可以享受一年的温饱。
虽然我们不是享受富贵的人,但我们的行为也在损害百姓的利益。
唐代的贤人已经逐渐消失了,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让我的孩子诵读这首诗,让它像吹笙和鼓一样传遍。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人的境遇来抒发情感。诗人通过对国家根本、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的思考,表达了对现实不满以及对历史贤人的怀念。诗中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诗中的自我批评态度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