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历郡邑间,人若未厌弃。
夹道争向观,疑我形孰似。
得之道听馀,咸谓物吐气。
老奸与宿赃,神夺而心悸。
预知犯难逃,已多速奔避。
先尝受其赇,今皆偿之既。
非慑使者来,安得自知畏。
予默揆诸心,斯言未深契。
一切气不美,先儒说有味。
彝伦若尽去,太半为鬼魅。
禽兽争食人,殆盈野盈市。
迹其所作为,殆恶过异类。
不洁食不饱,甚焉官与吏。
惨酷以济之,甚若豺虎噬。
岂直如得情,哀矜至流涕。
刑法用当穷,根本惕若厉。
岂谓犹有民,能喜使者至。
或鞠躬焚香,或远送旗帜。
望来漳民情,愿留泉民意。
此犹硕果然,不食生可觊。
惟知有罪者,患不速去离。
何啻千百辈,施行才一二。
自叹水一杯,孰救炎火炽。
伤心复伤心,竟夕不能寐。
【译文】
我巡行郡县间,百姓对我并不厌恶。
夹道争着看我,怀疑我的形貌。
得到大道上的人听我诉说,都说万物都有气息。
年老奸诈与旧日贪污,神气都被夺去,心悸不止。
预先知道犯难逃避,已经多快奔逃躲避。
先曾接受他的贿赂,今天都还给他赔偿。
不是害怕使者到来,哪能知道我的畏惧。
我心中默察,这话并未深契。
一切气色都不好,先儒之说颇有味道。
伦常若完全消失,太半被鬼魅占据。
禽兽争斗吃人,遍地都是市场。
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恶超过类。
不洁净的食物不能吃饱,官吏和官吏更甚。
惨酷地施行刑法,好像豺虎噬人。
岂止如此而已,哀怜怜悯到流泪。
刑法用尽也不够,根本恐惧如同厉鬼。
难道说还有百姓,喜欢使者来到。
有的人鞠躬焚香,有的人远送旗帜。
望着来漳的百姓情意,愿留泉州的百姓心意。
这是硕果累累的果实,不食生可望丰收。
只知有罪者,患不速去离乡。
何啻千百辈,施行才一二。
自叹一杯水,谁救炎火炽。
伤心又伤心,竟夕不能寐。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担任泉州太守期间所作。诗人在《题张功父墨竹扇》一诗中曾说:“吾友杨君济甫,少工笔翰。尝寄余书云:‘某家藏有画一竹石古树,颇极奇致,未暇写,以代尺牍。’余时方困于罪废,而心知其名氏及所以妙绝也。今乃得睹其真迹,非特为古人一笑也。”可见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泉州刺史期间所作。
此诗共八首,每首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感事”,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愤慨之情。
首诗描写了诗人巡行郡县间,人们不对他产生厌恶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在任内,尚能受到百姓们的认可与尊重。
第二首描绘了人们在夹道观看的情景,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形象的担忧。
第三首描述了民众对于法律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于贪官污吏的痛恨。
第四首则表现了民众对于犯罪者的畏惧,以及对正义的渴望。
第五首描绘了百姓们的善良与热情,以及他们对使者的到来的反应。
第六首描绘了百姓们的悲痛与无奈,以及他们对诗人的深深忧虑。
第七首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第八首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的深深忧虑,以及他对未来的深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