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山河景莫裁,就中春色似先来。
暖融残雪当时尽,花得东风一夜开。
艳日绮罗香上苑,沸天箫鼓动瑶台。
芳心只恐烟花暮,闲立高楼望几回。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熟悉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情感。本首诗的作者不详,内容是诗人对洛阳春天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此美景的喜悦之情。
“帝里山河景莫裁”中“帝里”指的是长安,“山河”指代洛阳;“景莫裁”意为风景无法裁剪,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洛阳美景的喜爱和赞叹。
“就中春色似先来”中“就中”表示其中、在这之中;“春色”指的是春天的景象和气息,“先来”指春天的到来。诗人认为洛阳的春天景色仿佛是事先到来的,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暖融残雪当时尽,花得东风一夜开”这两句写洛阳春天景色的特点。“暖融残雪”指温暖的阳光融化了残留的雪,使大地回暖;“时尽”指这时(春天)已经到来;“花得东风”指花朵在春风的吹拂下开放;“一夜开”指一夜之间花朵全部绽放。这两句诗描绘了洛阳春天景色温暖明媚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艳日绮罗香上苑,沸天箫鼓动瑶台”中“艳日”指艳丽的太阳;“绮罗香”指华丽的服饰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上苑”即上林苑,是古代帝王宫苑之一;“沸天箫鼓”指音乐声大得如同沸腾般;“瑶台”即仙界,这里指天上。这两句描写了洛阳春天景色的繁华热闹,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芳心只恐烟花暮”中“芳心”指美好的心意,“烟花”借指洛阳春天的花,“暮”指傍晚;这两句诗意思是洛阳春天的花虽然美好,但诗人担心它不能长久,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春天花的惋惜之情。
“闲立高楼望几回”中“高楼”指高高的楼阁,这里指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望几回”指多次眺望。这两句写诗人站在高楼观望洛阳春天景色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洛阳春天景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答案】
帝里山河景莫裁,就中春色似先来。暖融残雪当时尽,花得东风一夜开。艳日绮罗香上苑,沸天箫鼓动瑶台。芳心只恐烟花暮,闲立高楼望几回。
译文:
洛阳的春天景象美丽得让人无法裁剪。其中最动人的还是春光先到。当残雪消融,春风解冻的时候,洛阳的春意盎然。美丽的洛阳春景让诗人陶醉不已。
暖融残雪当时尽,花得东风一夜开。
艳日绮罗香上苑,沸天箫鼓动瑶台。
芳心只恐烟花暮,闲立高楼望几回。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洛阳春天景色的小诗。首句开门见山道出主题:“帝里山河景莫裁”,点出所咏的景物是京城中的洛阳。“帝里山河景莫裁”,意味着无论怎样剪裁也剪不出那美妙的洛阳春天景色。这一句不仅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一种赞美赞美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而且以一“莫”字,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喜之情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第二句紧承首句,进一步渲染洛阳春天景色的优美迷人。“就中春色似先来”,说洛阳的春色好像早已来临,比其他地方的春色早到了一步。诗人从洛阳春天景色的美丽出发,联想到洛阳春天景色的美好,由此生发出了“春色先来”这一奇思妙想。
第三四句,诗人用拟人手法描写洛阳春天景色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洛阳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使人陶醉不已,而洛阳的春天又是如此地短暂。
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洛阳春天景色,表达了他对洛阳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