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
已愧问人才知路,更悲无柳可知门。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惟惊长子孙。
孤客滥巾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诗句解读:

  1. “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重新回到过去居住的地方时,发现自己的旧居无人居住,只剩下一片萧条。这里的“江令”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特定的人,而他的萧条和独自存在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叹。
  2. “已愧问人才知路,更悲无柳可知门。” —— 这里描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才学感到惭愧,因为他知道如何找到正确的道路,同时也感到悲哀,因为他发现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门在哪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寻找自己人生道路时的困惑和无助感。
  3.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惟惊长子孙。” —— 诗人通过舟车四处旅行,最终找到了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然而,他感到只有时间的推移才能让子孙成长,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对家族事业的责任感。
  4. “孤客滥巾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 诗人感到自己像是一个孤独的客人,被迫使用破旧的头巾以维持生计。由于老朋友的离散,他不知道该向谁诉说心中的苦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失去朋友的哀伤。

译文:
重访旧居,却空无一人,只留下一片萧条。我对自己的才能感到惭愧,因为我知道我的道路。更让我悲哀的是,没有人能认出我的住所。
我乘舟驾车四处游历,最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时间只能让人的子女长大,而我担心的是家族的未来。
我像一个孤苦伶仃的旅人,不得不使用破旧的头巾生活。由于失去了老朋友,我无法和他们分享我心中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回故乡的情景,并抒发了他内心的孤独、失落和哀愁。诗中的“旧庐”、“江令”、“独存”、“人才”、“柳知门”等词语,都富有象征含义,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首句“重来旧屋谁为主”,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归来,但却无人相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接下来的三句,分别从才学、家庭和友情三个角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孤客滥巾非得已”,更是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同时,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状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