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垒老先生,逍遥乐太平。
门阑百客盛,冠盖一乡荣。
国族招邀近,堂皇指顾成。
江山对平远,图史散纵横。
止水中心适,秋毫物外轻。
鲤庭新露冕,闾巷不须惊。
【注释】
玉垒:山名。在四川奉节东,相传为《禹贡》所载。张著作:指蜀中大儒张方平。张方平曾于唐元和三年(808)任剑南西川节度留后兼支度副使,故称“张著作”。
逍遥乐太平:指政治上比较安定。逍遥:闲适自得的样子。
冠盖一乡荣:形容地方官位高权重,受到众人的尊敬。冠盖:古代官吏外出时,用羽葆、幡幢等仪仗来导引。此处泛指官吏出行时的威仪。
国族召请近:朝廷召请他做国事顾问或辅佐大臣。国族:国家宗族、国戚。
堂皇指顾成:意指朝中有权势的人可以指点江山、左右局势。
江山对平远:指眼前所见的山川风景。平远:平坦宽阔的地方。
图史散纵横:指图书文物散布各地,流传四方。
止水中心适:心如止水,心境清静恬淡。适:安适。
秋毫物外轻:毫毛之微都看得极轻微,比喻对世事看得非常淡薄。
鲤庭新露冕:指新晋而受封为宰相的鱼玄机的庭院里,挂着新赐的印信。
闾巷不须惊:指鱼玄机在长安的街巷之间生活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描绘了一个显赫一时的人物,在繁华盛世中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此人的仰慕之情。
首句“玉垒老先生”,以玉垒山起兴,暗含了作者对这位老友的赞美与敬仰。玉垒山是蜀中著名的名胜古迹,历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这里借景抒情,既点明了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高德劭的老人,又烘托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崇高。
第二句“逍遥乐太平”,直接表达了画中人物的心情。这里的“逍遥”并非指他个人无所事事,而是说他身处乱世之中,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这一句既反映了他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第三句“门阑百客盛”,描绘了他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这里的“门阑”指的是他的住所,门前来往的客人络绎不绝,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是一个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稳定的时代。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描写了他的仕途生涯。第四句“冠盖一乡荣”,表明他不仅个人地位尊崇,而且在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官场都享有极高的声望。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的才华出众,更是因为他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和信任。
第五句“国族招邀近”,则进一步揭示了他与朝廷的关系密切。这里的“国族”是指朝廷的宗族、国戚,而“招邀近”则表示朝廷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仕途上,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上。
第六句“堂皇指顾成”,则是对他未来成就的一种期许。这里的“指顾成”意味着他将来的成就将如同指间挥洒自如的笔墨一样自然、流畅。这也预示着他的一生将会充满辉煌与荣耀。
第七句“江山对平远”,则是对他性格特点的一种描绘。这里的“江山”指的是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对平远”则意味着他善于观察、思考,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这种性格使他在处理政务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第八句“图史散纵横”,则是对他学识渊博的一种体现。这里的“图史”指的是各种书籍,而“散纵横”则意味着他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这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灵活的思维能力。
最后两句“止水中心适”,则是对他心态的一种描述。这里的“止水”指的是内心平静的水,而“中心适”则意味着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心态使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时能够泰然处之、宠辱不惊。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这位老友的敬佩与仰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