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雏上马唱胡歌,锦车已驾白橐驼。明妃挥泪辞汉主,汉主伤心知奈何。
宫门铜环双兽面,回首何时复来见。自嗟不若住巫山,布袖蒿簪嫁乡县。
万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归。旧来相识更无物,只有云边秋雁飞。
愁坐泠泠调四弦,曲终掩面向胡天。侍儿不解汉家语,指下哀声犹可传。
传遍胡人到中土,万一佗年流乐府。妾身生死知不归,妾意终期寤人主。
目前美丑良易知,咫尺掖庭犹可欺。君不见白头萧太傅,被谗仰药更无疑。
和王介甫明妃曲
胡雏上马唱胡歌,锦车已驾白橐驼。
明妃挥泪辞汉主,汉主伤心知奈何。
宫门铜环双兽面,回首何时复来见。
自嗟不若住巫山,布袖蒿簪嫁乡县。
万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归。
旧来相识更无物,只有云边秋雁飞。
愁坐泠泠调四弦,曲终掩面向胡天。
侍儿不解汉家语,指下哀声犹可传。
传遍胡人到中土,万一佗年流乐府。
妾身生死知不归,妾意终期寤人主。
目前美丑良易知,咫尺掖庭犹可欺。
君不见白头萧太傅,被谗仰药更无疑。
注释:
- 胡雏:指胡地的年轻女子。
- 锦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 白橐驼: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 明妃:王昭君的别称。
- 铜环:宫殿的装饰品。
- 回首:回顾过去。
- 巫山: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传说是男女幽会的地方。
- 泠泠调四弦:形容音乐优美动听。
- 胡人:北方少数民族。
- 中土:中原地区。
- 美人:这里指王昭君。
- 美丑:美丽和丑陋。
- 咫尺:非常近。
- 掖庭:古代皇宫内的一个区域,也指皇帝的嫔妃。
- 白头萧太傅:指萧何,他因被诬陷而自杀。
- 佗年:以后的时间。
- 寤人主:启发或影响君主。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对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回应之作。欧阳修在诗中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王诗的不满,同时也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时政的看法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的开篇即“胡雏上马唱胡歌”,描绘了胡地的年轻女子准备踏上旅程的情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出发,而是带有深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象征。接着,“明妃挥泪辞汉主”,则直接转入主题,王昭君离开家乡,远赴大漠。她的心情和感受通过她的泪水被细腻地描绘出来,这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刻画,也是对于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与悲哀的深刻体现。
诗中还多次提到“胡人”与“汉宫”的对比,以及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态。“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反映了胡地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存环境的艰难。而“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则揭示了战争和征服给普通人带来的不幸和牺牲。这些描述都深深植根于历史事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态度。
诗中的“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王昭君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和处境。她们不仅要面对个人的困境,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这种深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史之作,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之作。
诗的结尾处,“传遍胡人到中土,万一佗年流乐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过去的事件已经难以改变,但人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以更好地面对未来。这种乐观的态度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启示。
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故事的再现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入分析,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它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