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千嶂碧,一声清。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纤手静,七星明。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注释】

冷截龙腰:形容笛子冷而长。偷拿鸾爪:形容笛音婉转悠扬,宛若鸾凤的爪。楚山长锁秋云:以楚山比喻笛声高远,如同锁住了秋天的云彩。梅华未落:梅花盛开时,还未到秋天。年年怨入江城:每年冬天,江边都会传来笛声,让人产生哀怨之情。千嶂碧:形容连绵不断的山峰呈现出一片绿色。一声清:形容笛声清亮、清脆。杜人间、儿女箫笙:形容人们在音乐中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与忧愁。琵琶湓浦,长啸苏门:指诗人在琵琶声中,感叹时光流逝,感慨世事无常。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天色渐暗,诗人已经赋诗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怀。曾赋高情:表示诗人曾经抒发过高尚的情怀。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形容知音已故,再也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了。子期:春秋时期的晋国乐师,善于弹琴,是伯牙和钟子期的知己。曾赋高情:表示诗人曾经抒发过高尚的情怀。纤手静,七星明:形容演奏者手指细腻,七颗星星般明亮。七星:指七弦琴,这里借指琴声。有新声、应更魂惊:意味着听到新的声音后,灵魂都为之震动。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诗人在梦中回到人间,看到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寂静的天津。天津: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上片描写“赋笛”情景,下片写“闻笛”感受。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词的前阕先写景,后写人,景中见人。“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写笛子冷而长,仿佛从天上取来,笛声婉转悠扬,宛若鸾凤的爪子。“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以梅花比喻笛声,每年冬天,江边都会传来笛声,让人产生哀怨之情。“千嶂碧,一声清。”形容连绵不断的山峰呈现出一片绿色,一声清亮的笛声飘荡在山谷之间。“杜人间、儿女箫笙。”形容人们在音乐中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与忧愁。“琵琶湓浦,长啸苏门。”指诗人在琵琶声中,感叹时光流逝,感慨世事无常。“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天色渐暗,诗人已经赋诗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怀。“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子期”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乐师,善于弹琴,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但子期去世后,伯牙再也没有听到过他弹奏的曲子。“纤手静,七星明。”形容演奏者手指细腻,七颗星星般明亮。“有新声、应更魂惊。”意味着听到新的声音后,灵魂都为之震动。“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诗人在梦中回到人间,看到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寂静的天津。

词的下阕主要描写“闻笛”感受。“当时低度西邻。”“当时”指以前或过去,“西邻”指西边的邻居。“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天色渐暗,诗人已经赋诗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怀。“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子期”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乐师,善于弹琴,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但子期去世后,伯牙再也没有听到过他弹奏的曲子。“纤手静,七星明。”形容演奏者手指细腻,七颗星星般明亮。“有新声、应更魂惊。”意味着听到新的声音后,灵魂都为之震动。“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诗人在梦中回到人间,看到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寂静的天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