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璀璨黄金沙,地下掘出玄玉枕。
度其广袤筑屠苏,鳷鹊峭耸鸳鸯铺。
人来山下抬头看,直疑上有神仙居。
夜静星辰挂朱桷,万丈华表立双鹤。
山童指向游山人,高处更有兼山阁。
阁边数石罗翠屏,倚崖建一介隐亭。
一登云外忽舒啸,醉归小山风月清。
双石削成辟紫户,犹胜武夷石门坞。
一石俯仰状如龟,一石跨蹲露如虎。
岩头千尺炼丹台,银泥丹砂朱草堆。
台上凿开四小涔,不见炉鼎空寒灰。
石眼有泉迸山腹,可成一池足鸦浴。
千山万山翠打围,稻田万顷如棋局。
于中突出五石岩,紫云苍雾缠松杉。
吾疑闽中四五辈,向者曾此话同参。
粉墙围住万竿竹,白凤飞来枝外宿。
山前山后多麋鹿,疏栽兰蕙密栽菊。
何年种此千树梅,满山雪色白皑皑。
晚来山风扫落英,五色虹霓明绿苔。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段:
- 原文: 觉非居士东庵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旧风以纪之。
- 释义: 在东庵的觉非居士那里,我看到了一幅极为壮观的景象。曾经在那里游玩的玉蟾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创作了一首旧诗来记录这次难忘的经历。
- 注释: “觉非居士”指觉非(可能是一个名字或别号),“东庵”是地点名,“玉蟾”是传说中的一种生物。
第二段:
- 原文: 满地璀璨黄金沙,地下掘出玄玉枕。
- 释义: 地上铺满了闪耀着金光的沙子,而在地下挖掘时发现了一块玄色的玉枕头。
- 注释: “黄金沙”形容沙子的颜色和质地,“玄玉枕”指的是发现的玉制的枕头。
第三段:
- 原文: 度其广袤筑屠苏,鳷鹊峭耸鸳鸯铺。
- 释义: 沿着它的广阔地带建造了屠苏酒架,鳷鹊形状的山峰耸立如峭壁,而鸳鸯形状的亭台则搭建在山间。
- 注释: “度其广袤”意为测量并确定范围,此处指建造屠苏酒架;“‘鳷鹊’”为山峰的形状像鸟儿,“‘鸳鸯’”为亭台的造型像鸳鸯。
第四段:
- 原文: 人来山下抬头看,直疑上有神仙居。
- 释义: 当人们从山下抬头望去时,会误以为山上有仙人居住。
- 注释: “神仙居”通常用来形容山中环境清幽、仿佛仙界的地方。
第五段:
- 原文: 夜静星辰挂朱桷,万丈华表立双鹤。
- 释义: 夜晚宁静时,星星悬挂于朱红色的横梁上,万丈高的柱子上矗立着一对白鹤。
- 注释: “朱桷”指的是红色横梁,“华表”是指古代用来装饰建筑的柱子,“双鹤”可能是指柱子顶部的装饰物或者寓意。
第六段:
- 原文: 山童指向游山人,高处更有兼山阁。
- 释义: 山童向游山的人指出更高处的还有兼山阁。
- 注释: “兼山阁”指的是位于更高位置的建筑。
第七段:
- 原文: 阁边数石罗翠屏,倚崖建一介隐亭。
- 释义: 阁边的石头排列成绿色的屏障,在悬崖边上建起了一个隐居的亭子。
- 注释: “数石”表示很多石头,“翠屏”指的是绿色屏风般的景色。
第八段:
- 原文: 一登云外忽舒啸,醉归小山风月清。
- 释义: 登上云雾之外忽然放声长啸,归来时小山上的风和月亮都显得格外清明。
- 注释: “云外”意味着高远的天空,“舒啸”指大声长啸,“小山”可能指的是山中的一个小区域或景点。
第九段:
- 原文: 双石削成辟紫户,犹胜武夷石门坞。
- 释义: 两块岩石雕刻成了门户,甚至比武夷山的石门坞还要好。
- 注释: “辟紫户”指的是开辟的门扉,“武夷石门坞”是中国福建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自然景观和古迹闻名。
第十段:
- 原文: 一石俯仰状如龟,一石跨蹲露如虎。
- 释义: 一块石头俯视时像乌龟,一块石头侧面看像是老虎。
- 注释: “俯仰”指上下观察,“状如龟”和“露如虎”分别形容两种不同的形状或状态。
第十一段:
- 原文: 岩头千尺炼丹台,银泥丹砂朱草堆。
- 释义: 岩石的顶部有几米高,是炼制丹药的平台,上面布满了银色的土壤、丹砂和朱草。
- 注释: “炼丹台”指的是用于炼丹术的石台,“银泥丹砂朱草堆”形容丹台上堆积的各种材料。
第十二段:
- 原文: 台上凿开四小涔,不见炉鼎空寒灰。
- 释义: 在炼丹台上凿开了四个小洞穴,但看不到炉灶和鼎器,只留下一堆冷灰。
- 注释: “炉鼎”指的是炼丹时所用的工具,“寒灰”表明炉灶和鼎器的残骸被清理干净了。
第十三段:
- 原文: 石眼有泉迸山腹,可成一池足鸦浴。
- 释义: 石头的眼睛处涌出的泉水注入山腹,可以形成一个水池供乌鸦洗浴。
- 注释: “石眼”指石头上突出的位置,“泉迸山腹”形容泉水从石头内部流出,“鸦浴”即乌鸦洗澡的场景。
第十四段:
- 原文: 千山万山翠打围,稻田万顷如棋局。
- 释义: 千山万岭都被翠绿色的树环绕,稻田如同棋盘般整齐分布。
- 注释: “翠打围”形容树木茂盛且相互缠绕的景象,“如棋局”比喻稻田布局有序,像围棋盘那样井然有序。
第十五段:
- 原文: 于中突出五石岩,紫云苍雾缠松杉。
- 释义: 其中突出的五块巨石,周围被紫色的云彩和苍茫的云雾缭绕着松树和杉树。
- 注释: “五石岩”指突出的五块巨石,“紫云苍雾”描述了周围的云气颜色和氛围。
第十六段:
- 原文: 吾疑闽中四五辈,向者曾此话同参。
- 释义: 我怀疑这附近有四五个人曾来这里一起探讨问题。
- 注释: “闽中”指福建省,“四五辈”指的是四五个人,“话同参”表示他们一起讨论或研究过某个话题或问题。
第十七段:
- 原文: 粉墙围住万竿竹,白凤飞来枝外宿。
- 释义: 粉白色的围墙围绕着万株竹子,白色的凤凰飞到了竹枝外栖息。
- 注释: “粉墙”指的是用白色粉刷的墙壁,“万竿竹”指竹林密集的样子,“白凤”可能是一种象征美丽的鸟类,“枝外宿”指鸟儿停留在树枝外。
第十八段:
- 原文: 山前山后多麋鹿,疏栽兰蕙密栽菊。
- 释义: 山的前面和后面有许多麋鹿,稀疏地种植了兰花和蕙草,密集地种植了菊花。
- 注释: “山”指的是某座山,“麋鹿”指鹿,“疏栽”和“密栽”分别指植物种植的方式,即稀疏和密集。
第十九段:
- 原文: 何年种此千树梅,满山雪色白皑皑。
- 释义: 不知何年种下了上千株梅花树,整个山坡覆盖着洁白如雪的雪景。
- 注释: “千树梅”指的是大量的梅花树,“满山雪色白皑皑”形容整个山坡都是白色的雪景,给人一种纯净、美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