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林仿佛闻机杼,人家知在云深处。
何处招提最近傍,早暮送钟斋送鼓。
凫汀鹤渚白蘋洲,小溪流水横断桥。
画出一派潇湘秋,万家秋色人渔樵。
长江浩浩数千里,浪花喷薄蛟龙起。
叶叶扁舟古渡头,目力所至海门止。
仆家本住青城边,去此迢迢路八千。
对面窣堵高插天,恍惊天柱落樽前。
觉非居士高且洁,时把黄庭玩岁月。
丹山碧水我楼观,苍椿翠桧我幢节。
客来到此蛰仙庵,披蒙茸兮登巉岩。
龙盘虎踞甚形胜,大江以东斗以南。
酒空核尽人亦醉,眼花浑不醒天地。
壁间醉墨正淋漓,夕阳已挂青山外。
觉非居士的东庵,真是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旧诗以记之。
隔林仿佛听到机杼声,人家知在云深处。
何处招提最近傍?早暮送钟斋送鼓。
凫汀鹤渚白蘋洲,小溪流水横断桥。
画出一派潇湘秋,万家秋色人渔樵。
长江浩浩数千里,浪花喷薄蛟龙起。
叶叶扁舟古渡头,目力所至海门止。
仆家本住青城边,去此迢迢路八千。
对面窣堵高插天,恍惊天柱落樽前。
觉非居士高且洁,时把黄庭玩岁月。
丹山碧水我楼观,苍椿翠桧我幢节。
客来到此蛰仙庵,披蒙茸兮登巉岩。
龙盘虎踞甚形胜,大江以东斗以南。
酒空核尽人亦醉,眼花浑不醒天地。
壁间醉墨正淋漓,夕阳已挂青山外。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作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诗人游览了浙江建德的梅源、余杭的灵隐、富春的天池等地,写了一些纪游诗。其中《梅源》一首描写梅源景色,《天池》一首描写天池景色。《题东庵》就是写天池的。东庵即指天池寺。天池寺在富春县城南三十里,为江南佛教名刹之一。作者在这里游览,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纪游诗。
“觉非居士”以下十二句为第一层,点明题旨。首句点出地点在天池寺附近,接着用“东庵甚奇观”一句来总括全篇;然后分别从听觉、视觉和嗅觉三方面来描绘景物,最后点出“纪之”。
“隔林”两句是写景。作者由东庵走出,来到寺旁的树林中,听到树丛中有纺织的声音,抬头望去,看到远处有人家,知道那声音就是来自那人家。这两句写出了天池一带山林的幽静,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何处招提”两句,写招提寺的位置和特点。招提寺位于天池东南的招提山麓,寺内有一座塔叫报恩塔。“招提”是梵语僧伽的音译,意为僧众集会处,这里泛指佛寺。“招提”二字,既写出了佛寺的特点,又暗示了作者在此流连忘返的心情。
“凫汀”六句为第二层,写景抒怀。作者登上招提山顶,俯瞰四周,只见一片汪洋大江横卧眼前,两岸山势如龙腾飞,江水奔流不息。他想到自己的身世飘零,不禁感慨万分。此时此地,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时曾在此处读书,并写下许多诗句,于是便拿出笔来写下来。
“画出”四句为第三层,写景抒怀。作者继续写他的所见所闻,画一幅秋天萧瑟的图景。他写道:“画出一派潇湘秋,万家秋色人渔樵。”这里的“潇湘秋”是指秋天的景象,而“万家秋色人渔樵”则是指人们在这季节里捕鱼打柴的情景。这一层是全诗的重点,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以及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长江”两句为第四层,写景抒怀。作者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只见江面波涛滚滚,水势汹涌。他想到自己的一生就像这江水一样,不断向前流淌,有时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克服困难的。这一层是全诗的收尾,也是对前面各层内容的总结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同时也表现出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