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睡足西风冷,渔阳卷入来无影。不思夜火笑骊山,甘欲庭花唱宫井。
马嵬山下杜鹃声,罗袜空凄花草馨。谁谓霓裳非有情,倚腔犹韵雨霖铃。
胡人先母而后父,此语悟君君不悟。天下何思复何虑,华清目送猪龙去。
已矣去,知不知,悲莫悲于南内悲,危犹危似西狩危。
伊人事定有所制,但得抱女成歔欷。元都水,颜太师,截禄山骨为之字,沥禄山血为之辞。
未千年事几如此,风雨剥蚀苍苔碑。禹启乘云去亦久,客舟空舣浯溪湄。

《题浯溪》是宋代诗人徐照的作品,通过描写浯溪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1. 诗意概括
  • 诗中以“芙蓉睡西河”起兴,描绘了渔阳的清晨和美丽的景色。
  • “渔阳”即今天的天津市蓟州区,这里曾是古时的军事重地,也是诗人的故乡。
  • 诗中的“骊山无复有”和“庭花空自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叹。
  • “谁谓霓裳非有情,倚腔犹韵雨霖铃”则反映了诗人对唐代宫廷音乐的记忆与怀念。
  • 最后两句“胡人先母而后父,此语悟君君不悟”则揭示了诗人对政治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徐照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在这首诗中,徐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元素,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
  • 诗人通过对古代音乐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深刻思考。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理宗绍定年间,当时南宋国力渐衰,文人墨客常常借古讽今,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
  • 徐照本人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徐照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芙蓉”、“骊山”、“庭花”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 情感表达
  • 徐照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诗人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他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题浯溪》不仅展现了徐照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