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前竹后太常斋,风度箫韶识舜谐。
博士拥书方彻卷,相公上马报当阶。
【注释】:
竹前竹后太常斋,风度箫韶识舜谐。——太常:古代官名,即太常寺,掌管朝廷礼仪祭祀。竹前竹后太常斋:在竹林里太常寺的前后都有书房,这里指太常寺。风度:风度气质;箫韶:箫韶之乐,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雅乐。识舜谐:与舜相合。识:同“契”,合。——赏析:诗人以竹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太常寺内外景象,其中竹子象征着高洁、高雅。太常寺是皇家机构,代表着皇权和尊贵,而竹子则代表着自然、清新,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中还提到了箫韶之乐,这是古代皇室的雅乐,象征着高贵和优雅。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高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博士拥书方彻卷,相公上马报当陛。——赏析:这首诗的第二句“博士拥书方彻卷”,描写的是太常寺内的一幕:有位博士正在整理书籍,准备上马离去,他刚刚把卷轴收起,就听到一声马蹄声,原来是他的上司宰相要来迎接他。这里的“相公”指的是宰相,“上马报当陛”则是宰相上马迎接博士的意思,意味着博士受到宰相的重视和尊敬。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官场中常见的场景:一位学者在忙碌地工作后,准备离开去迎接上司,展现了官场中的忙碌和紧张气氛。同时,也反映了官场中对学问的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