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俯嘿。

【注释】

悯农:怜农。悯,怜惜。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绅的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作。悯农:指怜悯农民。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一年四季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情景和农民所受的剥削之重,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惨痛现实。

秋苗扫地尽:秋季收割后,田地里留下的只有残株败叶。扫,清除。

春苗破土出:春季播种之后,新苗破土而出。

尚当积陈陈:应当积蓄大量的粮食以备荒年之用。陈,旧粮,粮食。

那得有菜色:哪里会有吃菜的日子呢?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不知道他们终年劳作的结果只是为了一天的口粮。

守令民父母:官员们是百姓的父母官。

贱士但俯嘿(hē):那些地位低下的读书人只能低头不说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一年中辛勤耕作和终年劳碌生活的情景的描绘,表现了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下,过着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悲惨生活。

首联“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描绘的是秋天收割后的田地,一片凄凉;春天播种后的新苗破土而出,生机盎然。这两句诗一扬一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一年四季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情景。

颔联“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进一步揭示了农民的困境。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们应该积蓄了大量的粮食以备荒年之用,然而现实中却是连一顿饱饭都难以为继。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下,过着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悲惨生活。

颈联“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困境。这里的“终年”指的是全年,“一日食”则是一日三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们不知道为了一年的辛苦劳作到底为了什么,只是为了一天三餐的口粮而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过着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悲惨生活。

尾联“守令民父母,贱士但俯嘿”,是对官员们的一种讽刺。这里提到的“守令”是指地方长官,“贱士”则是指地位低下的读书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官员们是百姓的父母官,但他们却只知道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对农民的疾苦视而不见。而那些地位低下的读书人也只能低头不说话,因为他们知道反抗无济于事,只能忍气吞声地忍受着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一年中辛勤耕耘和终年劳碌生活的情景的描绘,表现了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下,过着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悲惨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他们所遭遇的不公待遇的愤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