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澄心近竹开,雪中无事共徘徊。
不须翠柏亭前见,自有清风座上来。
林小未宜轻瘦节,岁寒方可看高材。
支公适好诚何在,岂谓香严击俊雷。
注释:
虚室澄心近竹开,雪中无事共徘徊。不须翠柏亭前见,自有清风座上来。林小未宜轻瘦节,岁寒方可看高材。支公适好诚何在,岂谓香严击俊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姿态以及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题竹轩
“虚室澄心近竹开”,首句描绘了一个空无一人的静谧环境,仿佛只有竹子静静地开合,没有外界的打扰。这一句既营造了一种清静祥和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此刻心境的宁静和纯净。
“雪中无事共徘徊”中的“雪中”与前句的“近”形成了一种对比,突出了竹轩的环境特征。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无事可做,只能徘徊在窗前,观赏着窗外的景色。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反而让诗人更加专注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
“不须翠柏亭前见,自有清风座上来。”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景象。诗人认为,在竹轩内,不必去翠柏亭前欣赏美景,因为那里已经有了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这里强调了竹林的优美和独特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珍视和赞美。
“林小未宜轻瘦节,岁寒方可看高材。”这句诗进一步展开了对竹子特性的描述。诗人认为,尽管林子很小,但不必过于追求它的瘦弱,因为只有在严寒的环境中,才能看到竹子的高风亮节。这句话不仅赞美了竹子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支公适好诚何在,岂谓香严击俊雷。”这句诗则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支道林面前,我显得如此渺小?难道只是因为我不如他吗?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谦逊和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他也在反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如他人吗?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美丽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竹子特性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质。整首诗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