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雨阑风倦暑途,傍檐疏竹暂清虚。
蓝田颇畏赵卿日,裹饭频经乾竺居。
过岭黄云收䆉稏,隔溪烟瞑点舂锄。
山川信美怀吾土,何必临川更羡鱼。
伏雨阑风倦暑途,傍檐疏竹暂清虚。
蓝田颇畏赵卿日,裹饭频经乾竺居。
过岭黄云收䆉稏,隔溪烟瞑点舂锄。
山川信美怀吾土,何必临川更羡鱼。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第一句:描述作者在福清县停留时,因伏雨和阑珊的风力使得旅途感到疲倦和炎热。”伏雨阑风”意指天气突然转凉,雨水和微风共同作用,让人感觉舒适。“倦暑途”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高温所带来的不适感。
第二句:通过“傍檐疏竹”,描绘了在院落中靠近屋檐旁生长的竹子,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而“暂清虚”则形容这种环境给作者带来的短暂清爽感受。
第三句:“蓝田颇畏赵卿日”使用了典故,赵卿可能指的是赵国公,这里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令人畏惧。这句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权威或强势力量的敬畏感。
第四句:”裹饭频经乾竺居”中的“乾竺”,通常指佛教中的一种食物,即干粮,这里可能是指僧人或修行者经常携带的食物。“频经”强调了这种行为的频率。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修行生活或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向往。
第五句:“过岭黄云收䆉稏”描述了从高海拔地区下山的情景,“过岭”可能指的是爬山或越过山岭,“黄云”可能是指山顶或山区常见的黄色云雾,而“收䆉稏”意味着云雾开始消散。
第六句:“隔溪烟瞑点舂锄”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的场景,夕阳西下,烟雾弥漫,村民们在溪边劳作,敲打着舂臼的声音隐约可闻。这里的“烟瞑”指的是天色渐暗,而“点舂锄”描绘了人们劳作的情景。
第七句:“山川信美怀吾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这里的“山川”泛指家乡的自然景观,而“怀吾土”则是对故乡土地的思念和怀念。
第八句:“何必临川更羡鱼”是整首诗的结尾,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的转变。这里的“临川”,可能指的是靠近河流的地方,而“羡鱼”意味着羡慕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句话表明,与其羡慕外界的美好,不如珍惜和享受自己所拥有的。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福清县庐山院竹轩的景象与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既有历史典故的引用,也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