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微茫见贝宫,灵源直与海相通。
雪晴人立冰壶外,春暖鱼游玉鉴中。
鹤反松林巢夜月,神归蓬岛驾天风。
裴公亭上行吟处,佗日重来兴未穷。

【注释】

济渎:即黄河,在河南省。

水底微茫见贝宫:贝宫,指黄河中流的龙门山。

灵源直与海相通:黄河源头直接通到大海之中。

雪晴人立冰壶外:雪后晴空里,人在冰封的黄河上站立欣赏。

春暖鱼游玉鉴中:春天暖和的时候,鱼儿在清澈如镜的黄河水中畅游。

鹤反松林巢夜月:夜晚,大雁飞回松树林栖息,月亮倒映在湖面上。

神归蓬岛驾天风:仙人骑着风回到蓬莱三仙岛上。

裴公亭:位于黄河岸边,裴公曾在此题咏。

佗日重来兴未穷:明天再来,兴致仍然浓厚。

【赏析】

《游济渎》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描绘了一幅壮阔的黄河图。首联写黄河源头,颔联写黄河下游的景色,颈联写黄河中游的景色,尾联以裴公亭作为结束。

这首诗的首联“水底微茫见贝宫”,诗人以想象之笔勾勒出河源的雄伟景象,写出了河水浩渺、气势磅礴的特点。“贝宫”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神话传说中的宫殿,此处用来形容黄河发源之地的壮丽。“灵源直与海相通”,进一步描绘出黄河源头的宏伟景象,将黄河源头与东海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对黄河源头的无限敬仰之情。“雪晴人立冰壶外,春暖鱼游玉鉴中”,这两句诗分别描绘了黄河上游和下游的景色。“雪晴”指的是冬末初春之际的景象,此时阳光明媚,冰雪融化,黄河两岸的景色变得美丽而宁静。“人立冰壶外”形容人们站在冰封的大地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冰壶之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冬日黄河的壮丽景色。“春暖鱼游玉鉴中”则描绘了春天时黄河下游的美景。当春天来临,冰雪融化,河水变得温暖,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如同在明亮的镜面上翩翩起舞。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冬日和春天的景色,展现了黄河四季不同的美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颔联“雪晴人立冰壶外,春暖鱼游玉鉴中”,诗人以雪晴人立冰壶外和春暖鱼游玉鉴中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出黄河下游的美景。这里的“雪晴”指的是冬末初春之际的景象,此时阳光明媚,冰雪融化,黄河两岸的景色变得美丽而宁静。“人立冰壶外”形容人们站在冰封的大地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冰壶之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冬日黄河的壮丽景色。“春暖鱼游玉鉴中”则描绘了春天时黄河下游的美景。当春天来临,冰雪融化,河水变得温暖,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如同在明亮的镜面上翩翩起舞。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冬日和春天的景色,展现了黄河四季不同的美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颈联“鹤反松林巢夜月,神归蓬岛驾天风”,诗人描绘了黄河中游的自然景观。“鹤反松林巢夜月”形容大雁在松树林中筑巢栖息,夜晚的月光洒在树叶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神归蓬岛驾天风”则描绘了仙人乘着天风回到蓬莱三仙岛上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仙人的活动,展现了黄河中游的神秘和美丽。

尾联“裴公亭上行吟处,佗日重来兴未穷”表达了作者对裴公亭的赞美之情。裴公亭位于黄河岸边,曾是裴行俭曾经吟咏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行走吟咏,感受着裴公亭的美好景色,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佗日重来兴未穷”,意味着诗人期待着有一天能再次来到这里,享受这片美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不同地段的描绘,展现了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黄河的壮阔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