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庐邻通衢,先畴接近郊。
居无风雨忧,岁免粒食劳。
生理亦已愉,胸中胡郁陶。
楹桷思丹刻,久厌处衡茅。
服味喜鲜甘,每羞视锄薅。
德业倦时修,凭虚事华豪。
郑真耕岩石,张蔚隐蓬蒿。
内省重千钧,外物轻一毛。
当时笑寂寞,清节后世高。
原思贫非病,赐也气徒骄。
尔视季子金,何如颜氏瓢。

诗句翻译与注释

首句

旧庐邻通衢,先畴接近郊。

  • “旧庐” 指以前的住宅或居所,”邻通衢” 表示邻近的主要交通干道。
  • “先畴” 指先前的田地或土地,”接近郊” 说明位置靠近郊区。

译文

旧日的住所紧邻大道旁,以前的土地靠近乡村。

第二句

居无风雨忧,岁免粒食劳。

  • “居无风雨忧” 表示没有因雨水或风暴引起的担忧。
  • “岁免粒食劳” 意味着每年无需为食物劳作。

译文

居住在此无忧无虑,无需担心风雨之扰,免去了耕种的辛劳。

第三句

生理亦已愉,胸中胡郁陶。

  • “生理” 指的是生活和生计。
  • “亦已愉” 表示生活状态愉悦。
  • “胸中胡郁陶” 表达内心感到郁闷或不满足。

译文

生活状况十分舒适愉快,然而心中却感到郁闷不乐。

第四句

楹桷思丹刻,久厌处衡茅。

  • “楹桷” 泛指建筑的梁柱。
  • “丹刻” 可能是指雕刻精美的柱子或横梁。
  • “衡茅” 通常指简陋的茅屋或草屋。

译文

对于这些雕饰精美的柱子和横梁,我已经厌倦了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之中。

第五句

服味喜鲜甘,每羞视锄薅。

  • “服味” 意为饮食。
  • “鲜甘” 表示味道鲜美。
  • “锄薅” 是农业用语,指农具,这里可能暗指耕作工作。

译文

喜欢美食,对新鲜美味的食物感到欣喜,每次看到农耕工具都觉得惭愧。

第六句

德业倦时修,凭虚事华豪。

  • “德业” 指德行与事业。
  • “倦时修” 表示对不断追求功名的疲倦。
  • “凭虚事华豪” 可能指依赖虚无缥缈之事来满足自己对显贵的追求。

译文

对于道德与事业的追求已经感到厌倦,依赖虚幻的事来满足虚荣心。

第七句

郑真耕岩石,张蔚隐蓬蒿。

  • “郑真” 可能是一个人名。
  • “耕岩石” 表示在山石之间辛勤耕种。
  • “张蔚” 也可能是一个人名。
  • “隐蓬蒿” 指隐居在草木丛生的野外。

译文

有人像郑真一样在岩石间辛苦耕种,张蔚则选择隐居于茂密的草丛中。

第八句

内省重千钧,外物轻一毛。

  • “内省” 表示内心的反思。
  • “千钧” 古代重量单位,100斤为一钧,比喻极为重要或重大的事物。
  • “外物” 指外部的事物。
  • “轻一毛” 形容对外界事物轻视至极,如同一根毫毛般不重要。

译文

我常常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将重要的事物看得比任何外部物质都要重要。

第九句

当时笑寂寞,清节后世高。

  • “当时” 表明是在过去的时代或时期。
  • “寂寞” 可能指孤独或冷清的状态。
  • “清节” 指高尚的节操或品德。
  • “后世高” 意指在后世被人们称赞和推崇。

译文

在那个时代里,我嘲笑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但我的清高节操和高尚品格却在后人中得到了高度赞誉。

第十句

原思贫非病,赐也气徒骄。

  • “原思” 可能是一个人名。
  • “非病” 表示不是因为疾病而贫穷。
  • “赐也” 可能是另一个人名。
  • “气徒骄” 表示因为骄傲而失去本真的气质。

译文

原思并不因贫穷而痛苦,而是因为赐予者的骄横导致失去了原本的谦逊。

第十一句

尔视季子金,何如颜氏瓢。

  • “尔视” 是对对方的询问或比较。
  • “季子金” 指季札的财富。
  • “颜氏瓢” 指颜回用瓢饮水的生活简朴。

译文

你们看看季札的财富,又怎么比得上颜回那样用瓢饮水的清苦生活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