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
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
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
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
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
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
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
更远不过三十里,或有攻围或鏖击。
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负一空无可索。
丁夫南运军北行,相去愈远不接迹。
敌闻兵侵退散隐,狡算极深不可测。
师老冻饿无斗心,精锐方出来战敌。
古师远行不裹粮,因粮于敌吾必得。
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
但愿身在得还家,死生向前须努力。
征人白骨浸河水,水声呜咽伤人耳。
来时一十五万人,雕没经时存者几。
运粮惧恐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馈军。
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译文:

  1. 兵馈行(调拨军队,运送军用物资)
  • “兵馈”指军队的运输和补给。
  • “行”表示军队行进中的动作。
  1. 调丁团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万人。
  • 军队调动,征召壮丁,准备装备武装民兵,每路有十五万士兵。
  1. 鸣金伐鼓别旗帜,持刀带甲如官军。
  • 用战鼓和号角来激励士气,士兵们身披盔甲,手持武器,像正规军队一样行动。
  1. 儿妻牵衣父抱哭,泪出流泉血满身。
  • 士兵们的妻子抱着孩子哭泣,他们的泪水如同泉水般流淌,身体上也沾满了鲜血。
  1. 前去不知路远近,刻日要渡黄河津。
  • 士兵们不知道自己要走多远的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他们急于渡过黄河。
  1. 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
  • 每个人背负着六斗米的粮食,这些粮食既用于供给士兵,同时也由他们自己食用。
  1. 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
  • 每天提供二升米作为基本口粮,六斗米足够一个人吃十天。
  1. 大军夜泊须择地,地非安行有程驿。
  • 军队在夜间驻扎时需要选择安全的地点,以避免行军过程中遇到危险。
  1. 更远不过三十里,或有攻围或鏖击。
  • 虽然距离更远,但不超过三十里,可能会遭遇围攻或激烈战斗。
  1. 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负一空无可索。
  • 如果连续十天都走不到十里路,那么士兵们就会一无所有,无法再继续前进了。
  1. 丁夫南运军北行,相去愈远不接迹。
  • 士兵们向南运送军用物资,向北行军,两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少。
  1. 敌闻兵侵退散隐,狡算极深不可测。
  • 敌人得知我军入侵的消息后,开始撤退并隐藏起来,他们的计谋非常狡猾且难以预测。
  1. 师老冻饿无斗心,精锐方出来战敌。
  • 由于长时间的行军和战斗,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失去了战斗的意志,而精锐部队则刚刚被派出来迎战敌军。
  1. 古师远行不裹粮,因粮于敌吾必得。
  • 古代的军队出征前不会自带粮食,而是依靠沿途的百姓提供食物,这样做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1. 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
  • 我不知道是谁提出了这个计谋,这种策略只会让老百姓陷入困境,实在是不可取的做法。
  1. 但愿身在得还家,死生向前须努力。
  • 我希望能够活着回到家中,无论生死都要向前努力。
  1. 征人白骨浸河水,水声呜咽伤人耳。
  • 征人们的尸体被浸泡在河水中,水流的声音让人感到心酸且心痛。
  1. 来时一十五万人,雕没经时存者几。
  • 出发时有一十五万士兵,但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已经损失了大量的士兵。
  1. 运粮惧恐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馈军。
  • 担心运粮会耗尽军力,因此再次请求朝廷催促供应军需。
  1. 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
  • 每个家庭都在寻找丁口(即壮丁),官府也不敢说出没有人可以征召的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