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南迁殊未央,晓寒霜霰湿征裳。
烟笼山彩远增翠,风皱溪澜细漾光。
岭雪未销宫頞粉,野梅初发御炉香。
谁怜飘泊螭坳史,曾向钧天侍紫皇。
【注释】
南迁:指避乱南迁。殊未央:《汉书·武帝纪》:“岁终,上曰:‘盖闻天道祸殃难逃,冀以国家为托。”颜师古注:“谓天降其灾,不为旷荡也。”
晓寒:清晨的寒冷。霜霰:霜和雪。湿征裳:沾湿的衣裳。山彩:山林的色彩。远增翠:远远地增加绿色。烟笼:烟雾笼罩。岭雪:山上的雪。宫頞粉:宫中的胭脂色。御炉香:帝王用的香炉里的香气。螭坳(chī áo):即“嵺”,古代神话中的龙名;螭坳史:指龙王。钧天:天界,天上。紫皇:道教尊天神为三清中的最高者称紫皇。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流寓南方时所作,是组诗《杂兴》中的第三首。诗人以咏史抒怀的形式,借写山川风物寄寓身世之感。
起句“岁晚南迁殊未央”。岁末冬尽,诗人又不得不离开了他长期居住的京城长安,南往岭南一带去避难。这一句点明题旨,并从字面上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殊未央”与“南迁”照应。
次句“晓寒霜霰湿征裳”。这是写诗人在岭南途中所见的景色。霜降之后,晨曦初破,寒气袭人,加上飞来飞去的细雨、雪花,使得诗人的衣服都打湿了。这里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上的艰辛,以及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烟笼山彩远增翠”,描绘了岭南山区的美景。这里的“烟笼山”指的是山间薄雾弥漫的景象,而“山彩”则是指山林的色彩。当薄雾缭绕在山间时,山的颜色显得更加青翠迷人。这里运用了“远增翠”这一手法,使得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接下来第四句“风皱溪澜细漾光”。“溪澜”指的是溪水流动的样子,而“漾光”则是指水流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这里运用了“细漾光”这一手法,使得溪水的流动显得更加细腻动人。
第五句“岭雪未销宫頞粉”,描绘了岭南山区的美景。这里的“岭雪”指的是山间的积雪,而“宫頞粉”则是指宫中的胭脂色。当山间的雪没有融化时,山上的树木仍然保持着鲜艳的红色,就像皇宫中的胭脂颜色一样。这里运用了“未销宫頞粉”这一手法,使得山上的树木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第六句“野梅初发御炉香”。这里的“野梅”指的是野外生长的梅花,而“御炉香”则是指帝王所用的香料。当野梅刚刚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的气息。这里运用了“初发御炉香”这一手法,使得梅花的香气显得更加浓郁醉人。
最后一句“谁怜飘泊螭坳史,曾向钧天侍紫皇”。这里的“飘泊”指的是漂泊无依的状态,而“螭坳史”则是指龙王的历史。诗人感叹自己曾经像龙王一样在天上侍奉过皇帝,如今却只能四处飘泊,过着艰难的生活。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龙王的历史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以咏史抒怀的形式,借写山川风物寄寓身世之感。全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