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其如军旅何,谁令瀚海起干戈。
休将直道论三黜,且把微辞续九歌。
山鬼含颦乘赤豹,湘灵解佩鼓云和。
蛮邦虽陋吾何恨,厌见旌蕤相荡摩。
【注释】:
自蒲圻临湘趋岳阳道中作十首
《自蒲圻临湘趋岳阳道中作十首》,即《洞庭湖赋》。《新唐书.刘禹锡传》说:“元和初,上疏言事,不报。又论王叔文朋党不当任用,且谓:‘今朝廷所为,多非实政。如陛下能改前失,则天下幸甚;如不改,则咎在人君。’帝优答之。”可见,《自蒲圻临湘趋岳阳道中作十首》是在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情绪中写成的。诗中“谁令瀚海起干戈”,是作者对当时朝局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一种感慨。“山鬼含颦”句,以神话传说中的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比作者自己。“蛮邦虽陋吾何恨,厌见旌蕤相荡摩”两句,是说边远蛮荒之地虽然简陋,但是作者并不为此而感到遗憾。因为自己厌恶的是那些相互炫耀的旌旗。
赏析:
这首诗是《自蒲圻临湘趋岳阳道中作十首》的第一首。全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看法及自己的抱负。
开头两句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军旅,这里指战争。《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意思是说:“我姑且把楚国消灭了再去吃早饭吧。”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家动乱,那就用不着祭拜先祖了。接着,诗人发出感叹:“谁令瀚海起干戈?”这里的瀚海,即沙漠;干戈,古兵器,这里泛指战争。意思是说,是谁使得中原大地掀起战火呢?这两句是诗人对当时朝局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感慨。
接下来两句转向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认为,应该像对待礼仪一样,对待国家大事要讲究原则,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放弃正义。同时,诗人还认为,不应该被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牵着鼻子走。“休将直道论三黜”,意为不要拿正直的道理来说服皇帝三次罢免他。“且把微辞续九歌”,意为暂且用一些婉转的话来延续屈原的《九歌》之意。这里的微辞,是指委婉含蓄的言辞;九歌,是指《九歌》这篇作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正直的道理被多次罢免,就放弃正义;也不要用些委婉的话语来继续屈原的《九歌》的意思。
接下来四句,是对湘灵的想象。湘灵,即传说中的湘江女神,这里指屈原。“山鬼含颦”一句,是说湘江女神在含着眼泪。“湘灵解佩鼓云和”,意思是湘江女神摘下了身上的玉佩,让风吹奏着乐曲。这里的山鬼和湘灵都是比喻屈原。“蛮邦虽陋吾何恨,厌见旌蕤相荡摩”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边远蛮荒之地简陋,但我并不为此而感到遗憾。我讨厌的是那些相互炫耀的旗子。这里的旌蕤,是指旗子上的飘带。诗人在这里表达的不是对蛮荒之地的喜爱,而是对朝廷中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现象的不满。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朝廷中争权夺利现象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